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展性脑卒中,但是有很多人对于这个拗口的疾病并不是很了解。进展性脑卒中在生活中是会出现的,但是这一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危害大的话,我们就要详细的了解一下这一方面的知识。那么到底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简称进展性脑卒中(strokeinprogression,SIP)。Petzold等提出,SIP将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因此,开展对SIP等的研究十分重要。对SIP的研究,包括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病因、危险因素、发生率、预测指标等。清楚SIP的危险因素,对SIP的预防至关重要。从临床可干预的角度,SIP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不可干预部分和可干预部分,前者包括脑卒中类型、梗死部位和面积、脑卒中严重程度等,后者包括血压、血糖、发热、感染、并发症等。对可干预部分进行干预,可以起到预防SIP发生的作用。
(一)脑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法。按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的分法,I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脑卒中(CS)、穿支动脉病(PAD)、其他病因(OE)、不明原因(VE)。按脑梗死部位,IS分为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cction,CWSI)、皮质脑梗死、皮质下脑梗死,CWSI分为皮质型(CWI)和内侧型(IWI),IWI分为部分型和融合型。按闭塞血管,IS分为前循环脑卒中(ACI)与后循环脑卒中,前循环脑卒中又分为完全前循环脑卒中(LACI)与部分前循环脑卒中(PACI)。按脑梗死面积,IS分为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atheromatousdisease,BAD)是指颅内穿支动脉入口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Hoshino等提出,BAD在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二)SIP的影响因素
1、脑卒中类型、梗死部位及面积
一项研究显示,LAA发生SIP多于LACI和CS。Kim等的研究显示,PAD发生SIP多于LAA和CS。Ong等提出,LACI是SIP的常见类型。LACI发生SIP的机率要高于PACI,PACI发生SIP的机率最低。Nagakane等观察到,LACI如发生SIP,往往在侧脑室旁或放射冠区出现缺血灶。
据一项统计,CWSI约占脑梗死的10%。徐盈然等统计为10.9%(142/1291)。Nagakane等提出,CWSI是SIP的预测因素。Caplan等报道,IWI常合并其他梗死形式。Kim等提出,CWSI尤其是IWI,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neurological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很大;CWSI如合并伴有严重动脉狭窄闭塞的轻微脑卒中,是早期发生SIP的危险因素。贾丽君等报道,CWSI和侧脑室旁易发生SIP。
Kim等提出,纹状体后外侧脑梗死是SIP发生的预测因素。Kim等的研究显示,皮质下脑梗死发展为SIP的比例高于皮质脑梗死阴。Ohara等提出,放射冠后部型腔梗是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motordeficits,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由PAD和S导致的腔梗是发生PMD的主要原因。Yamamoto等认为,TIA是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SIP的独立预测因素。
Kitagawa等报道,BAD急性期病情易发生进行性加重,导致转归差。庄君等的研究显示,BAD组SIP发生率为51.7%(15/29),非BAD组为18.2%(6/33)(P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33%是SIP发生的预测因素。
2、卒中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Brouns等的研究显示,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是SIP的独立危险因素。Karepov等的研究发现,脑卒中严重程度与SIP有关。DeGraba等统计,NIHSS评分>7分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性为65%,≤7分为4.8%,两者相差显著。Davalos等统计,SSS评分下降10分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性增加1.5倍。
并发症包括感染、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癫痫、静脉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衰竭等。有研究显示,哥拉斯哥(c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低者,神经功能缺损多严重,且易出现并发症,预后不良。国内一项研究显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和合并并发症是发生SIP的独立危险因素。
3、血压异常
Ferrari等观察到,急性脑梗死后24h内血压上升,以后发生自发性下降。Tikhonoff等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0%会出现应激性高血压。有监测显示,急性脑梗死后7d内血压会回落至基础水平。Nogueira等提出,发病后的血压升高具有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应激性高血压过后的收缩压升高的水平与侧支循环呈负相关。但血压的异常上升或下降却是SIP的危险因素。血压异常上升会加重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恶化。Toyoda等的研究显示,心源性脑梗死发病后12~36h内的收缩压每上升10mmHg,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就增加30%。Ritter等的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后24h内收缩压>200mmHg,会导致NIASS评分增加,发生SIP。DelgadoMederos等的研究发现,发病24h内的血压下降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Castillo等的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基线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可恶化神经功能。
伴有严重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Vinnani等提出,脑动脉狭窄是脑梗死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Alawneh等认为,动脉狭窄及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SIP的发生密切相关。DiTullo等的研究也证实,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是SIP的危险因素。
3、高血糖与糖尿病
Urabe等的研究证实,糖尿病增加了发生SIP的机会。高血糖常由糖尿病引起,但糖尿病并非高血糖唯一原因。应急反应、胰岛素抵抗及医源性因素也可引起高血糖。多种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分泌是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产生的原因。FatehiHassanabad等提出,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Bereczki等研究显示,高血糖可加重神经功能恶化。Kruyt等的研究显示,急性期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ideson等提出,高血糖是SIP的预测因素。Stead等的研究发现,在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病后24h内伴高血糖者比不伴高血糖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更重。Hyv?rinen等的研究显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Batty等根据研究提出,餐后血糖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病死率增加17%。
4、发热及感染
Kollmar的动物实验表明,体温与脑梗死的大小有关,增加脑梗死的病死率。Xu等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后24h内出现体温升高,是脑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按原因,脑卒中后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Venneij等的研究证实,脑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Inftction,SAI)可能影响脑卒中的病程和预后。国内一项研究显示,SAI组与非SAI组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0.1%(28/139)与6.2%(39/623)(P<0.01),说明SAI与脑卒中后预后不良相关。Urra等提出,脑卒中后的外周细胞免疫抑制是SAI的发生原因。国内一项研究显示,SAI的发生率为18.2%(139/762),老年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侵袭性操作是SAI发生的危险因素。
5、斑块性质
斑块根据其组成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又称易损斑块(VulnerablePlaque,VP)。2003年对VP的定义是易发生血栓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VP通过破裂导致胶原暴露及大量促凝物质释放,或通过脱落造成动脉动脉栓塞反复发生,或促进进一步的炎症反应,造成血栓扩大等,引起SIP。DiTulli等的研究证实,软斑和溃疡斑是SIP的危险因素。
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们知道进展性脑卒中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很多人由于担心这一症状会产生更严重的危害,会过度的关注这一症状的治疗。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一症状的详细的介绍。最后也祝那些患者们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简称进展性脑卒中(strokeinprogression,SIP)。Petzold等提出,SIP将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因此,开展对SIP等的研究十分重要。对SIP的研究,包括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病因、危险因素、发生率、预测指标等。清楚SIP的危险因素,对SIP的预防至关重要。从临床可干预的角度,SIP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不可干预部分和可干预部分,前者包括脑卒中类型、梗死部位和面积、脑卒中严重程度等,后者包括血压、血糖、发热、感染、并发症等。对可干预部分进行干预,可以起到预防SIP发生的作用。
(一)脑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法。按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的分法,I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脑卒中(CS)、穿支动脉病(PAD)、其他病因(OE)、不明原因(VE)。按脑梗死部位,IS分为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cction,CWSI)、皮质脑梗死、皮质下脑梗死,CWSI分为皮质型(CWI)和内侧型(IWI),IWI分为部分型和融合型。按闭塞血管,IS分为前循环脑卒中(ACI)与后循环脑卒中,前循环脑卒中又分为完全前循环脑卒中(LACI)与部分前循环脑卒中(PACI)。按脑梗死面积,IS分为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atheromatousdisease,BAD)是指颅内穿支动脉入口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Hoshino等提出,BAD在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二)SIP的影响因素
1、脑卒中类型、梗死部位及面积
一项研究显示,LAA发生SIP多于LACI和CS。Kim等的研究显示,PAD发生SIP多于LAA和CS。Ong等提出,LACI是SIP的常见类型。LACI发生SIP的机率要高于PACI,PACI发生SIP的机率最低。Nagakane等观察到,LACI如发生SIP,往往在侧脑室旁或放射冠区出现缺血灶。
据一项统计,CWSI约占脑梗死的10%。徐盈然等统计为10.9%(142/1291)。Nagakane等提出,CWSI是SIP的预测因素。Caplan等报道,IWI常合并其他梗死形式。Kim等提出,CWSI尤其是IWI,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neurological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很大;CWSI如合并伴有严重动脉狭窄闭塞的轻微脑卒中,是早期发生SIP的危险因素。贾丽君等报道,CWSI和侧脑室旁易发生SIP。
Kim等提出,纹状体后外侧脑梗死是SIP发生的预测因素。Kim等的研究显示,皮质下脑梗死发展为SIP的比例高于皮质脑梗死阴。Ohara等提出,放射冠后部型腔梗是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motordeficits,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由PAD和S导致的腔梗是发生PMD的主要原因。Yamamoto等认为,TIA是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SIP的独立预测因素。
Kitagawa等报道,BAD急性期病情易发生进行性加重,导致转归差。庄君等的研究显示,BAD组SIP发生率为51.7%(15/29),非BAD组为18.2%(6/33)(P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33%是SIP发生的预测因素。
2、卒中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Brouns等的研究显示,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是SIP的独立危险因素。Karepov等的研究发现,脑卒中严重程度与SIP有关。DeGraba等统计,NIHSS评分>7分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性为65%,≤7分为4.8%,两者相差显著。Davalos等统计,SSS评分下降10分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性增加1.5倍。
并发症包括感染、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癫痫、静脉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衰竭等。有研究显示,哥拉斯哥(c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低者,神经功能缺损多严重,且易出现并发症,预后不良。国内一项研究显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和合并并发症是发生SIP的独立危险因素。
3、血压异常
Ferrari等观察到,急性脑梗死后24h内血压上升,以后发生自发性下降。Tikhonoff等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0%会出现应激性高血压。有监测显示,急性脑梗死后7d内血压会回落至基础水平。Nogueira等提出,发病后的血压升高具有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应激性高血压过后的收缩压升高的水平与侧支循环呈负相关。但血压的异常上升或下降却是SIP的危险因素。血压异常上升会加重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恶化。Toyoda等的研究显示,心源性脑梗死发病后12~36h内的收缩压每上升10mmHg,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就增加30%。Ritter等的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后24h内收缩压>200mmHg,会导致NIASS评分增加,发生SIP。DelgadoMederos等的研究发现,发病24h内的血压下降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Castillo等的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基线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可恶化神经功能。
伴有严重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Vinnani等提出,脑动脉狭窄是脑梗死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Alawneh等认为,动脉狭窄及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SIP的发生密切相关。DiTullo等的研究也证实,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是SIP的危险因素。
3、高血糖与糖尿病
Urabe等的研究证实,糖尿病增加了发生SIP的机会。高血糖常由糖尿病引起,但糖尿病并非高血糖唯一原因。应急反应、胰岛素抵抗及医源性因素也可引起高血糖。多种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分泌是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产生的原因。FatehiHassanabad等提出,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Bereczki等研究显示,高血糖可加重神经功能恶化。Kruyt等的研究显示,急性期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ideson等提出,高血糖是SIP的预测因素。Stead等的研究发现,在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病后24h内伴高血糖者比不伴高血糖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更重。Hyv?rinen等的研究显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Batty等根据研究提出,餐后血糖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病死率增加17%。
4、发热及感染
Kollmar的动物实验表明,体温与脑梗死的大小有关,增加脑梗死的病死率。Xu等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后24h内出现体温升高,是脑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按原因,脑卒中后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Venneij等的研究证实,脑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Inftction,SAI)可能影响脑卒中的病程和预后。国内一项研究显示,SAI组与非SAI组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0.1%(28/139)与6.2%(39/623)(P<0.01),说明SAI与脑卒中后预后不良相关。Urra等提出,脑卒中后的外周细胞免疫抑制是SAI的发生原因。国内一项研究显示,SAI的发生率为18.2%(139/762),老年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侵袭性操作是SAI发生的危险因素。
5、斑块性质
斑块根据其组成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又称易损斑块(VulnerablePlaque,VP)。2003年对VP的定义是易发生血栓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VP通过破裂导致胶原暴露及大量促凝物质释放,或通过脱落造成动脉动脉栓塞反复发生,或促进进一步的炎症反应,造成血栓扩大等,引起SIP。DiTulli等的研究证实,软斑和溃疡斑是SIP的危险因素。
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们知道进展性脑卒中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很多人由于担心这一症状会产生更严重的危害,会过度的关注这一症状的治疗。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一症状的详细的介绍。最后也祝那些患者们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