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人体脾湿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饮食不正确的因素造成的,另外还有多种因素,一旦出现脾湿的话,患者会出现很多症状,比如食欲会变得非常差,大便会变得溏薄,如果这时候吃一些油腻食物的话,特别容易导致拉肚子症状,针对脾湿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传统的艾灸方式治疗,那么具体艾灸什么部位呢?
脾湿艾灸哪里?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未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1、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处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摩这儿,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灸可以,但是要保证一天总共按揉时间在10分钟以上。
如果体内脾湿,按这会很疼,但是坚持按揉,会发现疼痛会逐渐减轻,那会脾湿就在好转。
2、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穴,要化脾湿当然也不能落下它。刺激方法最好是艾灸,打个比方,湿衣服用火烤干得快,所以脾湿用点着的艾条灸去得快。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除湿。可艾灸其他辅助穴位:天枢、神阙、中脘。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揉两侧阴陵泉1-2分钟。
艾灸,推荐自制的中药艾条。在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
脾湿艾灸哪里?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未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1、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处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摩这儿,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灸可以,但是要保证一天总共按揉时间在10分钟以上。
如果体内脾湿,按这会很疼,但是坚持按揉,会发现疼痛会逐渐减轻,那会脾湿就在好转。
2、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穴,要化脾湿当然也不能落下它。刺激方法最好是艾灸,打个比方,湿衣服用火烤干得快,所以脾湿用点着的艾条灸去得快。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除湿。可艾灸其他辅助穴位:天枢、神阙、中脘。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揉两侧阴陵泉1-2分钟。
艾灸,推荐自制的中药艾条。在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