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是谁传播新冠病毒
郭晓云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回答]
具体是谁或者是哪一种方式造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明确,但是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出现在武汉,随之蔓延到了全国,所以建议平时一定要积极做好相关的病毒预防措施,日常尽可能避免跟任何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进行密切接触,平时多喝水,多注意休息,积极提高个人免疫力,居住的环境要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
新冠肺炎第一例发现时间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回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2019年10月26号最先在一对夫妇身上发现,当时他们出现发烧,无痰干咳,做肺部ct检查发现不同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在同一天内,接连又出现了6例症状相同的人,接诊的临床医生高度怀疑传染性疾病,召开了院部会议,按照传染病上报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治病的微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病毒(RNA)。
第一例感染冠状者是谁
卢冠男 副主任医师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根据报道看,第一例感染冠状者是一位60岁的患者,但是患者的详细情况没有报道。2019年12月12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的患者多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庭聚集现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肺炎病毒第一个人是谁
卢冠男 副主任医师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个患者暂时没有明确的报道是何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比较强,无症状的带毒者也会传播,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时间,避免与外人接触,不得已接触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米以上,采购生活物资,要做到快去快回,尽量不要拖延。
第一例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
王蕾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回答]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研判。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干咳,住院患者呼吸困难较为常见。绝大多数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大致平稳。患者为男性,61岁,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同时患有腹部肿瘤及慢性肝病。该患者常年在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采购货物。入院后给予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于2020年1月9日晚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是谁隐瞒了新冠病毒的情况
郭晓云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回答]
现在还没有资料显示是谁隐瞒了冠状病毒,但是最初发现的新冠肺炎患者,是在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发现的,由于在最初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处在春节期间,所以感染的人是比较多的。但是经过国家的有效防控,疫情也在逐渐的得到控制。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的,也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所以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出门需要佩戴口罩。
新冠肺炎第一人是谁
卢冠男 副主任医师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目前还没有显示第一人具体是谁,新型冠状病毒本身就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主要是由武汉市的海鲜市场传播出来的,然后逐渐传播到整个武汉市,最后再由人员流动传播到全国。不管第一人是由谁传播的,至少目前疫情非常严重,只有大家共同做好防护,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病毒。建议近期都减少出门,外出一定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比如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防护口罩。生活中勤洗手,常用物品勤消毒,注意清洁卫生。
中国第一例感染新型肺炎者是谁
王蕾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回答]
专家认为疫情源头是华南海鲜市场,确实无从查证谁是第一位感染者,因为即便是第一个感染的人,也未必第一个出现症状,即便出现症状,去了医院,也未必被第一时间证实为是新冠。
第一例死亡的武汉肺炎患者是谁
郭晓云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回答]
由于武汉肺炎而死亡的第一例患者为男性,年龄为61岁,由于呼吸衰竭以及重症肺炎入院,同时还患有腹部肿瘤以及慢性肝病,患者常年在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负责采购货物,并在此期间被感染上武汉肺炎。在入院以后经过多项治疗以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并于1月9日晚间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但是在患上武汉病毒的患者中,年轻人群死亡率是比较低的,而60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略高。
第一例肺炎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回答]
第一例被确诊的新型肺炎患者在2019年的12月8日。第一例新型肺炎患者是在湖北武汉发现的,当发现第一例之后,接连又发现了几十例新型肺炎的患者。由于这种肺炎传染性比较强,因此感染新型肺炎的患者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已经到了爆发期,全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有被感染的人员,湖北武汉是最多的,现在因为还没有到了安全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外出,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这才是最安全的。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