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的有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新生儿期其他导致溶血的原因还有红细胞酶和红细胞膜的缺陷,都有专有的名称,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可以有黄疸、贫血或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的黄疸出现较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大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黄染,并且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黄疸发生在生后24小时内,有50%发生在24-48小时。新生儿溶血病除了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以外,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也是其特点。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导致。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进而形成核黄疸,表现为手足徐动、智力及运动发育障碍、听力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