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内翻扭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脚部浮肿以及活动不便的情况,所以脚部内翻扭伤的时候,一般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恢复的,而且脚部内翻扭伤的程度越高,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患者应该要注意平时要休息,然后保护好脚踝,避免再次损伤以及消肿等。
常见脚踝扭伤分为以下几种:
1、内翻扭伤+跖屈: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距腓前韧带损伤(约占66%),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同时损伤约占20%。
2、外翻扭伤+背屈:造成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约占2.5%)。
3、胫骨旋内+足背屈外翻:造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约为1%~10%)。
以下内容为扭伤后的康复策略。括号内是参考扭伤后对应的时间,可根据扭伤程度自行调整。
阶段1:控制肿胀(48~72小时内)
主要采用PRICE原则
P:保护脚踝,避免再次损伤
R:休息,避免活动脚踝
I:冰敷,每次20~30分钟,间隔2~3小时
C: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限制活动
E:将脚踝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位置,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循环
阶段2:消肿(3~7天)
此时可以选择热敷、药敷和按摩等多种方式,通常搭配使用外用红花油、活络油等。
如果需要加速消肿,则可以尝试使用肌贴。裁剪时以扇形或者爪型为主,通过加速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减少水肿的目的。
此时脚踝在不疼的范围内尽量内翻(就是崴脚的姿势),将贴布上端固定后每个小条拉长10%-15%,均匀贴在扭伤处。
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尽量保持受伤脚抬高,如果有条件可以附加理疗,用红外烤灯烤完后敷上中药,更加利于散淤。
阶段3:恢复关节活动幅度(1~2周)
脚踝在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做各方向的活动,也可以在空中写26个字母,从而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
阶段4:肌肉力量练习(2~4周)
当用受伤的脚踝支撑身体不再感到疼痛时,并且脚踝的活动幅度和受伤前差不多时可以尝试锻炼肌肉力量。
恢复肌力平衡,增强肌肉对关节的保护加强肌力,防止因为韧带松导致习惯性崴脚。
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注意不要被手扳动。
阻抗训练:用力外翻(内翻)、背屈踝关节至最大角度,随后使踝关节缓慢有控制的回到起始位。膝关节保持伸直,左右交替练习,15-20次/组,3-5组即可。建议训练3-6次/周,训练强度每周增加不超过5%。
阶段5:稳定性练习(4周以后)
单腿站立,激活踝关节控制能力。受伤脚光脚站立在平衡碟上,脚尖正直向前,挺胸抬头。左右交替练习,1分钟/次,1-2次即可。
如果以上练习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请及时联系相关专业医生及体能康复师。
提醒各位,伤后康复再有效也不能减少受伤时的痛苦。在比赛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并选择合适的装备,佩戴护具,避免无谓的受伤才更关键。
常见脚踝扭伤分为以下几种:
1、内翻扭伤+跖屈: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距腓前韧带损伤(约占66%),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同时损伤约占20%。
2、外翻扭伤+背屈:造成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约占2.5%)。
3、胫骨旋内+足背屈外翻:造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约为1%~10%)。
以下内容为扭伤后的康复策略。括号内是参考扭伤后对应的时间,可根据扭伤程度自行调整。
阶段1:控制肿胀(48~72小时内)
主要采用PRICE原则
P:保护脚踝,避免再次损伤
R:休息,避免活动脚踝
I:冰敷,每次20~30分钟,间隔2~3小时
C: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限制活动
E:将脚踝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位置,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循环
阶段2:消肿(3~7天)
此时可以选择热敷、药敷和按摩等多种方式,通常搭配使用外用红花油、活络油等。
如果需要加速消肿,则可以尝试使用肌贴。裁剪时以扇形或者爪型为主,通过加速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减少水肿的目的。
此时脚踝在不疼的范围内尽量内翻(就是崴脚的姿势),将贴布上端固定后每个小条拉长10%-15%,均匀贴在扭伤处。
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尽量保持受伤脚抬高,如果有条件可以附加理疗,用红外烤灯烤完后敷上中药,更加利于散淤。
阶段3:恢复关节活动幅度(1~2周)
脚踝在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做各方向的活动,也可以在空中写26个字母,从而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
阶段4:肌肉力量练习(2~4周)
当用受伤的脚踝支撑身体不再感到疼痛时,并且脚踝的活动幅度和受伤前差不多时可以尝试锻炼肌肉力量。
恢复肌力平衡,增强肌肉对关节的保护加强肌力,防止因为韧带松导致习惯性崴脚。
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注意不要被手扳动。
阻抗训练:用力外翻(内翻)、背屈踝关节至最大角度,随后使踝关节缓慢有控制的回到起始位。膝关节保持伸直,左右交替练习,15-20次/组,3-5组即可。建议训练3-6次/周,训练强度每周增加不超过5%。
阶段5:稳定性练习(4周以后)
单腿站立,激活踝关节控制能力。受伤脚光脚站立在平衡碟上,脚尖正直向前,挺胸抬头。左右交替练习,1分钟/次,1-2次即可。
如果以上练习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请及时联系相关专业医生及体能康复师。
提醒各位,伤后康复再有效也不能减少受伤时的痛苦。在比赛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并选择合适的装备,佩戴护具,避免无谓的受伤才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