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存在,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不少家长都尽量避免给孩子用药,即使不得不用药进行治疗,也会选择一些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使用。当孩子需要使用消炎药时,家长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中成药,那么针对于小儿消炎的中成药物有哪些选择呢?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本品为棕红色至深棕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较小一点的宝宝一次5ml。
推荐小孩什么情况下要用消炎药滥用消炎药后果很严重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猴耳环消炎颗粒
猴耳环消炎颗粒主要成份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南方药材——猴耳环,为浅棕色至灰棕色颗粒,味甜。
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亦可使用于细菌性痢疾。
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
1岁以下半袋,1~3岁2/3袋,4~7岁1袋,8~14岁4/3袋,15岁以上2袋。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银黄颗粒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或遵医嘱。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蓝芩口服液
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口服,一次20毫升(2支),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一般可自行缓解。
宝宝吃消炎药的副作用
宝宝吃消炎药之后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消炎药还有其它的副作用: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本品为棕红色至深棕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较小一点的宝宝一次5ml。
推荐小孩什么情况下要用消炎药滥用消炎药后果很严重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猴耳环消炎颗粒
猴耳环消炎颗粒主要成份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南方药材——猴耳环,为浅棕色至灰棕色颗粒,味甜。
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亦可使用于细菌性痢疾。
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
1岁以下半袋,1~3岁2/3袋,4~7岁1袋,8~14岁4/3袋,15岁以上2袋。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银黄颗粒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或遵医嘱。
儿童消炎中成药有哪些:蓝芩口服液
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口服,一次20毫升(2支),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一般可自行缓解。
宝宝吃消炎药的副作用
宝宝吃消炎药之后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消炎药还有其它的副作用: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