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频繁不见红不破水是属于假性宫缩的症状,在孕后期的发生概率是比较大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孕妇放松心情,减轻胎儿的压力,一般假性宫缩的时间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在孕后期,出现假性宫缩后,很快就要到临产期了,需要女性提前做好生产的准备,发生见红要马上住院。
宫缩规律不见红不破水是临产吗
临产前见红是指孕妇到了孕晚期子宫收缩,子宫颈管逐渐扩张,子宫颈里的黏液与子宫颈管壁少量出血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正常现象,引起临产前见红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子宫颈变薄而见红、子宫颈或者胎盘引起见红等,孕妈妈们应该高度重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临产前见红并不一定马上就会生小孩,一般见红后的24小时内就会开始阵痛进入分娩阶段,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临产前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具体情况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前见红可能出现茶褐色、粉红色、红色,出血量明显比生理期的出血量少,混合粘液流出、质地粘稠。临产前见红一般在阵痛前24小时出现,但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如果只是少量的血丝,准妈妈可以留在家里观察,平时注意不要太过操劳,避免剧烈运动就可以;如果流出鲜血,超过月经期的出血量或者伴有腹痛的感觉,孕妈妈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马上入院就诊。
临产前见红并不代表马上就会生,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所以关键在于见红后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份量等再作判断。一般见红后48小时进入产程,但初产妇的产程较长,一般要11—12小时。孕妈妈可以不着急去医院,等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再去也行,随着阵痛发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那时宝宝就准备要出来了,当然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前见红并不代表马上就会生,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所以关键在于见红后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份量等再作判断。一般见红后48小时进入产程,但初产妇的产程较长,一般要11—12小时。孕妈妈可以不着急去医院,等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再去也行,随着阵痛发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那时宝宝就准备要出来了,当然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期注意事项
一般到后期由于胎儿的变大,很容易会有一些生理性的宫缩,这个是正常的,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胎动情况再根据自身需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希望这些对你有用,妈妈们在平时生活中多要注意
1、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
2、疲倦时躺下休息,保持安静,会很有效。
3、不要积存压力,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松。
4、防止着凉。空调使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宫缩。
5、发生宫缩时,也可以尝试使用呼吸法应对。平卧,闭目,以鼻深呼吸。以口深呼吸放松腹部。以鼻吸气后,屏气,然后长呼气。
宫缩规律不见红不破水是临产吗
临产前见红是指孕妇到了孕晚期子宫收缩,子宫颈管逐渐扩张,子宫颈里的黏液与子宫颈管壁少量出血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正常现象,引起临产前见红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子宫颈变薄而见红、子宫颈或者胎盘引起见红等,孕妈妈们应该高度重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临产前见红并不一定马上就会生小孩,一般见红后的24小时内就会开始阵痛进入分娩阶段,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临产前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具体情况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前见红可能出现茶褐色、粉红色、红色,出血量明显比生理期的出血量少,混合粘液流出、质地粘稠。临产前见红一般在阵痛前24小时出现,但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如果只是少量的血丝,准妈妈可以留在家里观察,平时注意不要太过操劳,避免剧烈运动就可以;如果流出鲜血,超过月经期的出血量或者伴有腹痛的感觉,孕妈妈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马上入院就诊。
临产前见红并不代表马上就会生,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所以关键在于见红后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份量等再作判断。一般见红后48小时进入产程,但初产妇的产程较长,一般要11—12小时。孕妈妈可以不着急去医院,等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再去也行,随着阵痛发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那时宝宝就准备要出来了,当然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前见红并不代表马上就会生,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所以关键在于见红后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份量等再作判断。一般见红后48小时进入产程,但初产妇的产程较长,一般要11—12小时。孕妈妈可以不着急去医院,等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再去也行,随着阵痛发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那时宝宝就准备要出来了,当然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
临产期注意事项
一般到后期由于胎儿的变大,很容易会有一些生理性的宫缩,这个是正常的,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胎动情况再根据自身需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希望这些对你有用,妈妈们在平时生活中多要注意
1、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
2、疲倦时躺下休息,保持安静,会很有效。
3、不要积存压力,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松。
4、防止着凉。空调使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宫缩。
5、发生宫缩时,也可以尝试使用呼吸法应对。平卧,闭目,以鼻深呼吸。以口深呼吸放松腹部。以鼻吸气后,屏气,然后长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