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信大家听到这个名字感到非常的陌生,这类药物一般用于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那么这类药物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里面都有哪些成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1D3受体
D3受体与D2受体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靶点。推测原因
①D3受体选择性分布于边缘叶;
②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D3受体基因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并且这些变异与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
③D3受体也是一种多巴胺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受体,阻断此受体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目前已有很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D3受体拮抗剂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都尚未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氨磺必利(amisulpride)可
优先阻断边缘叶的D3受体,从而促进DA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特别有效。
1.2D4受体
D4受体是另一种与D2受体有相似药理特性的多巴胺受体亚型。早先是由于发现氯氮平可与之呈高亲和力结合。但遗传药理学研究结
果却表明,药物对D4受体的作用与对病人的临床疗效并无相关,因为D4受体及其mRNA在人脑中的水平很低。D4受体拮抗剂L-745870
的临床试验也表明,该药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无效。因此,D4受体究竟是否是抗精神病药的作用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3D1受体
影像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的D1受体密度降低。D1受体的短期兴奋作用可逆转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猴子的操作记忆功
能缺失(workingmemorydeficits)。近期也有研究表明,未用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D1受体的利用率(availability)增加,
而且D1受体的利用率增加的病人,其操作记忆成绩也往往很差[4]。表明D1受体活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
以上文章中所描述的就是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相关话题,大家看到这里是否已经对这类病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大家更健康的生活,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1.1D3受体
D3受体与D2受体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靶点。推测原因
①D3受体选择性分布于边缘叶;
②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D3受体基因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并且这些变异与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
③D3受体也是一种多巴胺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受体,阻断此受体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目前已有很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D3受体拮抗剂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都尚未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氨磺必利(amisulpride)可
优先阻断边缘叶的D3受体,从而促进DA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特别有效。
1.2D4受体
D4受体是另一种与D2受体有相似药理特性的多巴胺受体亚型。早先是由于发现氯氮平可与之呈高亲和力结合。但遗传药理学研究结
果却表明,药物对D4受体的作用与对病人的临床疗效并无相关,因为D4受体及其mRNA在人脑中的水平很低。D4受体拮抗剂L-745870
的临床试验也表明,该药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无效。因此,D4受体究竟是否是抗精神病药的作用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3D1受体
影像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的D1受体密度降低。D1受体的短期兴奋作用可逆转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猴子的操作记忆功
能缺失(workingmemorydeficits)。近期也有研究表明,未用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D1受体的利用率(availability)增加,
而且D1受体的利用率增加的病人,其操作记忆成绩也往往很差[4]。表明D1受体活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
以上文章中所描述的就是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相关话题,大家看到这里是否已经对这类病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大家更健康的生活,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