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不能自愈的,必须要选择正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痊愈,所以肝吸虫病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汁性肝硬化以及反复发作胆管炎等疾病,而且肝吸虫病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以及休克的症状。肝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是一周左右的时间,而且肝吸虫病发作的时候会影响到肝脏功能。
肝吸虫病是不能够治愈的,但是如果给予积极正规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肝吸虫病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会引起胆汁性的肝硬化,梗阻性的黄疸,反复发作胆管炎,肝功能衰竭,胆管癌,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的并发症,这些情况有很多是不可逆性的改变。
病变会逐渐的加重,可以引起上消化道的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临床上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重在预防。肝性脑病的患者,如果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的症状时,应该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
肝吸虫病如并发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原发的病原又叫杀血吸虫治疗,既能够治好病人保护身体健康,又能够清除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肝吸虫病
1、潜伏期:5~40天,一般为30天。
2、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以上常伴有畏寒和寒战。热型不规则,发热时间长短不一。
3、腹痛腹泻: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症状似急性胆囊炎。
4、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以肝左叶肿大为主,常伴有明显的触痛,主要与肝内胆管炎症有关。
5、过敏症状:最常见的有荨麻疹及外周血噬酸细胞增高,,重者甚至出现以噬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类白血病反应。
二、慢性华支睾吸虫病
1、临床表现:反复多次小量感染或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均可演变为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在病史中常有急性期的症状。慢性华支睾吸虫病最常见,一般其病隐匿,症状复杂。亦有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以肝硬化呕血为首发症状者。临床上可将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分为轻、中、重3度。
慢性感染者可以合并胆囊炎、胆色素性胆石症、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
2、临床分型
肝炎型:约占病人总数40.2%,临床表现以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血清ALT升高。
无症状形:约占病人总数34.6%,无明显症状。
消化不良型:约占病人总数16.1%,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间歇性腹泻及肝脏肿大为主要症状。
胆囊、胆管炎型:约占病人总数6.34%,患者有胆囊炎病史,反复发作,肝脏肿大,可有黄疸和发热。
类神经衰弱型:约占病人总数2.12%,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疲乏等。
肝硬化型:约占病人总数0.56%,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脾功能亢进等。
类侏儒型:约占病人总数0.06%,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不受影响。
肝吸虫病是不能够治愈的,但是如果给予积极正规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肝吸虫病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会引起胆汁性的肝硬化,梗阻性的黄疸,反复发作胆管炎,肝功能衰竭,胆管癌,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的并发症,这些情况有很多是不可逆性的改变。
病变会逐渐的加重,可以引起上消化道的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临床上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重在预防。肝性脑病的患者,如果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的症状时,应该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
肝吸虫病如并发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原发的病原又叫杀血吸虫治疗,既能够治好病人保护身体健康,又能够清除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肝吸虫病
1、潜伏期:5~40天,一般为30天。
2、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以上常伴有畏寒和寒战。热型不规则,发热时间长短不一。
3、腹痛腹泻: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症状似急性胆囊炎。
4、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以肝左叶肿大为主,常伴有明显的触痛,主要与肝内胆管炎症有关。
5、过敏症状:最常见的有荨麻疹及外周血噬酸细胞增高,,重者甚至出现以噬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类白血病反应。
二、慢性华支睾吸虫病
1、临床表现:反复多次小量感染或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均可演变为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在病史中常有急性期的症状。慢性华支睾吸虫病最常见,一般其病隐匿,症状复杂。亦有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以肝硬化呕血为首发症状者。临床上可将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分为轻、中、重3度。
慢性感染者可以合并胆囊炎、胆色素性胆石症、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
2、临床分型
肝炎型:约占病人总数40.2%,临床表现以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血清ALT升高。
无症状形:约占病人总数34.6%,无明显症状。
消化不良型:约占病人总数16.1%,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间歇性腹泻及肝脏肿大为主要症状。
胆囊、胆管炎型:约占病人总数6.34%,患者有胆囊炎病史,反复发作,肝脏肿大,可有黄疸和发热。
类神经衰弱型:约占病人总数2.12%,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疲乏等。
肝硬化型:约占病人总数0.56%,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脾功能亢进等。
类侏儒型:约占病人总数0.06%,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