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阳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食物污染、粪口渠道、输血通道等传播的,尤其是雨季或是洪水之后发病率比较高,所以生活上要特别注意个人周围环境,禁止食用不干净的、受过污染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
传播途径
1.食物污染
也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道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2.多经粪-口渠道传播
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大,脾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检查
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抗-HEVIgM,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
2.蛋白吸印试验(WB)
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3.聚合酶链反应(PCR)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传播途径
1.食物污染
也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道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2.多经粪-口渠道传播
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大,脾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检查
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抗-HEVIgM,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
2.蛋白吸印试验(WB)
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3.聚合酶链反应(PCR)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