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是由于肠道粘膜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肠道粘膜的病变容易形成腺瘤容易导致肠道息肉,出现肠道息肉一般表现为大便时出现便血的症状,还会容易引起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会引起轻微的腹痛,还会容易导致身体消瘦等症状,需要提前治疗。
肠道息肉症状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预防
服用消炎药有预防息肉再发的作用,但需注意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同时,这一预防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大宗病例。
治疗
非手术治疗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行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术后进食少许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给予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保护肠黏膜(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肠鸣音等,密切注意有无出血、穿孔发生。
(1)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②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③“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④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分期分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肠道息肉症状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预防
服用消炎药有预防息肉再发的作用,但需注意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同时,这一预防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大宗病例。
治疗
非手术治疗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行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术后进食少许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给予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保护肠黏膜(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肠鸣音等,密切注意有无出血、穿孔发生。
(1)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②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③“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④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分期分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