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最常见的就是狂犬疫苗,不管是被大狗或者小狗咬到,都必须要去医院注射疫苗。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狗咬了还要打针,不是包扎一下就可以吗?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狂犬病有潜伏期,现在不一定发病,但是很多年后有可能犯病。包虫病也是一种有潜伏期的病,包虫病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呢?
包虫病(hydatidosis,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
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
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1)症状: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
呼吸困难。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2)体征:包虫囊多位于肝脏右叶,近肝表面。
体检时可发现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与肝脏相连。表面光滑,质地坚韧,有时可扪及波动感。肝包虫嚢向下生长,压迫肝门区胆总管与门静脉,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门脉髙压,甚至出现腹水。肝脏顶部包虫囊向上生长,引起膈肌升高,向胸腔突起。
2、肺包虫病
感染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透视而发现。囊肿长大压迫肺组织与支气管,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血痰、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棘球蚴囊破裂,可突然咳出大量淸水样
液或粉皮样内囊碎片和子囊。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可伴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若大血管破裂,可出现大咯血。
3、脑包虫病
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好发于脑顶叶及额叶,小脑脑室及颅底部少见,亦可见于硬脑膜及颅骨间等处。临床表现与一般占位性病变相似,出现癍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被误诊为肿瘤。询问病史及脑CT、脑磁共振等检査,有助于明确诊断。
4、骨包虫病
较少见。棘球坳开始位于骨髓腔内,生长缓慢,继而沿骨松质与骨孔蔓延,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囊肿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出现巨大包块。若再向皮肤破溃,则形成长期不愈的瘘管,流出脓液和包虫碎屑,并可继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若累及关节,可引起病理性脱位。病变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疼痛、
麻木、肢体肌肉萎缩。脊椎、骶骨等处的囊肿可压迫神经,产生神经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甚至截瘫。
5、其他部位
眼包虫病很少见,主要见于眼眶。也可寄生在肾、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精索、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泌尿生殖器官。此外,心、脾、肌肉、胰腺等部位也有棘球蚴寄生的报道,其症状与良性肿瘤相似。
包虫在人体多部位寄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共同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压迫和刺激症状:在包虫囊寄生的局部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肝包虫病常见肝区胀痛、肺包虫病常见呼吸道刺激症状,脑包虫病有颅内压增髙的一系列症状。②全身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
碍等。③局部包块:肝和腹腔包虫病常可触及不同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④过敏症状:常见的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包虫破
时经常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晚期病人可见恶液质现象。
疾病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在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时对诊断的确立起关键作用。
包虫病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等。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
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镜检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在影像学技术不断提高、B超、X线检査仪器普及的条件下,影像学检查对包虫病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2、B超影像B超影像对腹部包虫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腹部脏器(肝、脾、肾、胰腺等)及腹腔、
盆腔(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包虫病基本上可以根据B超影像学的特征加以确诊。单纯性肝包虫病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
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3、影像学检查:CT影像肝囊型包虫病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占位阴影。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包虫囊密度不增
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
包虫病(hydatidosis,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
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
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1)症状: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
呼吸困难。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2)体征:包虫囊多位于肝脏右叶,近肝表面。
体检时可发现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与肝脏相连。表面光滑,质地坚韧,有时可扪及波动感。肝包虫嚢向下生长,压迫肝门区胆总管与门静脉,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门脉髙压,甚至出现腹水。肝脏顶部包虫囊向上生长,引起膈肌升高,向胸腔突起。
2、肺包虫病
感染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透视而发现。囊肿长大压迫肺组织与支气管,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血痰、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棘球蚴囊破裂,可突然咳出大量淸水样
液或粉皮样内囊碎片和子囊。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可伴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若大血管破裂,可出现大咯血。
3、脑包虫病
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好发于脑顶叶及额叶,小脑脑室及颅底部少见,亦可见于硬脑膜及颅骨间等处。临床表现与一般占位性病变相似,出现癍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被误诊为肿瘤。询问病史及脑CT、脑磁共振等检査,有助于明确诊断。
4、骨包虫病
较少见。棘球坳开始位于骨髓腔内,生长缓慢,继而沿骨松质与骨孔蔓延,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囊肿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出现巨大包块。若再向皮肤破溃,则形成长期不愈的瘘管,流出脓液和包虫碎屑,并可继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若累及关节,可引起病理性脱位。病变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疼痛、
麻木、肢体肌肉萎缩。脊椎、骶骨等处的囊肿可压迫神经,产生神经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甚至截瘫。
5、其他部位
眼包虫病很少见,主要见于眼眶。也可寄生在肾、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精索、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泌尿生殖器官。此外,心、脾、肌肉、胰腺等部位也有棘球蚴寄生的报道,其症状与良性肿瘤相似。
包虫在人体多部位寄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共同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压迫和刺激症状:在包虫囊寄生的局部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肝包虫病常见肝区胀痛、肺包虫病常见呼吸道刺激症状,脑包虫病有颅内压增髙的一系列症状。②全身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
碍等。③局部包块:肝和腹腔包虫病常可触及不同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④过敏症状:常见的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包虫破
时经常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晚期病人可见恶液质现象。
疾病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在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时对诊断的确立起关键作用。
包虫病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等。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
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镜检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在影像学技术不断提高、B超、X线检査仪器普及的条件下,影像学检查对包虫病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2、B超影像B超影像对腹部包虫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腹部脏器(肝、脾、肾、胰腺等)及腹腔、
盆腔(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包虫病基本上可以根据B超影像学的特征加以确诊。单纯性肝包虫病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
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3、影像学检查:CT影像肝囊型包虫病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占位阴影。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包虫囊密度不增
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