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的一种,而对于人类来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其实大多数都是由于饮食而引起的。在老年人当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那么,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这点对于不是相关专业的人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人来说一般都是不知道的,这也是很正常的。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都是比较差的,当然现实中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自己的身体还是相当的硬朗的,这也只是少数人而已。一般的老年人是会经常生病的,哪怕是感冒,一年也要好几次的。而病毒性肝炎严格来说也是属于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下面就来说说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究竟有哪些?
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可将肝炎分为5种临床类型。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食、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前及叩痛,多有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为反映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客、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Ⅱ度以上),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水、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水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或虽无上诉病史,但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又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很难确诊而必须依靠病理诊断、影像学(超声、CT等)诊断及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具有门脉高压证据,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影像学发现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能引起门脉高压的原因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类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一般是:恶心、没食欲、乏力等等;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一般为:腹胀、肝掌等等;而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则是: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等等。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都是比较差的,当然现实中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自己的身体还是相当的硬朗的,这也只是少数人而已。一般的老年人是会经常生病的,哪怕是感冒,一年也要好几次的。而病毒性肝炎严格来说也是属于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下面就来说说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究竟有哪些?
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可将肝炎分为5种临床类型。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食、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前及叩痛,多有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为反映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客、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Ⅱ度以上),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水、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水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或虽无上诉病史,但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又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很难确诊而必须依靠病理诊断、影像学(超声、CT等)诊断及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具有门脉高压证据,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影像学发现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能引起门脉高压的原因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类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一般是:恶心、没食欲、乏力等等;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一般为:腹胀、肝掌等等;而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则是: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