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