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金花草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在中医里面经常要用到大叶金花草给患者治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叶金花草的几个方面。
【别名】
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地柏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鳞始蕨科植物
乌蕨
的
全草
或
根状茎
。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5厘米。根茎坚硬而短,横走,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25厘米,禾秆色,光亮,直立;叶近革质,无毛;3~4回羽状分裂,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12厘米;下部羽片卵状技针形,斜展,长5~10厘米,宽2~5厘米;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2叉状分枝。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杯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湿地。广布长江以南各地,北达陕西南部。
【化学成份】
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性味】
《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附方】
①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捣烂绞汁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治疗103例,98例有效。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大叶金花草,原来大叶金花草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别名】
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地柏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鳞始蕨科植物
乌蕨
的
全草
或
根状茎
。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5厘米。根茎坚硬而短,横走,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25厘米,禾秆色,光亮,直立;叶近革质,无毛;3~4回羽状分裂,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12厘米;下部羽片卵状技针形,斜展,长5~10厘米,宽2~5厘米;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2叉状分枝。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杯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湿地。广布长江以南各地,北达陕西南部。
【化学成份】
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性味】
《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附方】
①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捣烂绞汁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治疗103例,98例有效。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大叶金花草,原来大叶金花草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