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红缘层孔菌。
【别名】
红缘树舌、红缘层孔、松生层孔、红带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拟层孔菌的子实体。
【原形态】
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菌盖半圆形、扇形或马蹄形,侧生,(4-30)cm×(6-40)cm,厚2.5-20cm,盖面初期有一层橙红色胶样皮壳,后渐变硬,颜色变为灰色、污灰色、黑褐色至黑色,有明显的环棱;盖缘钝,薄或厚,新生的盖缘近白色,渐变灰黄色、红色至红褐色。管口面白色或乳白色,干燥后呈黄色或米黄色;管口小,圆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菌管多层,每层厚3-5mm,新鲜之菌管层可与上层剥离。菌肉木栓质至木质,近白色,干燥后呈淡褐色,有环纹。有小囊状体,无色,薄壁。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光滑,无色,(5.5-7.5)μm×(3.5-4)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3800m的松、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阔叶树上。
【性状】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平,半球形或马蹄形,长径7-35cm,短径5-24cm,厚3-8cm。表面灰色或黑色,有的具红色胶质皮壳,有较宽的同心环棱,边缘赤栗色、黄色或类白色。管口面浅黄色或锈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5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每层厚3-7mm。木质或木栓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含以亚油酸(linoleicacid)为主及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22-26个碳原子的2-羟基酸,2,3-二羟基酸等长链脂肪酸,植物鞘氨酸(phytosphingosine),β-D-葡聚糖(β-D-glucan),α-葡聚糖,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α-β-和γ-纤维素和果胶物质。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红缘层孔菌的作用还是很多的。还可以利用它来入药治病。对于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会对生活有帮助的。
【别名】
红缘树舌、红缘层孔、松生层孔、红带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拟层孔菌的子实体。
【原形态】
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菌盖半圆形、扇形或马蹄形,侧生,(4-30)cm×(6-40)cm,厚2.5-20cm,盖面初期有一层橙红色胶样皮壳,后渐变硬,颜色变为灰色、污灰色、黑褐色至黑色,有明显的环棱;盖缘钝,薄或厚,新生的盖缘近白色,渐变灰黄色、红色至红褐色。管口面白色或乳白色,干燥后呈黄色或米黄色;管口小,圆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菌管多层,每层厚3-5mm,新鲜之菌管层可与上层剥离。菌肉木栓质至木质,近白色,干燥后呈淡褐色,有环纹。有小囊状体,无色,薄壁。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光滑,无色,(5.5-7.5)μm×(3.5-4)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3800m的松、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阔叶树上。
【性状】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平,半球形或马蹄形,长径7-35cm,短径5-24cm,厚3-8cm。表面灰色或黑色,有的具红色胶质皮壳,有较宽的同心环棱,边缘赤栗色、黄色或类白色。管口面浅黄色或锈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5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每层厚3-7mm。木质或木栓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含以亚油酸(linoleicacid)为主及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22-26个碳原子的2-羟基酸,2,3-二羟基酸等长链脂肪酸,植物鞘氨酸(phytosphingosine),β-D-葡聚糖(β-D-glucan),α-葡聚糖,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α-β-和γ-纤维素和果胶物质。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红缘层孔菌的作用还是很多的。还可以利用它来入药治病。对于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会对生活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