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叶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泡桐叶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
桐叶、白桐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原形态】
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化学成份】
毛泡桐叶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泡桐甙(paulownioside),毛蕊花甙(verbascoside),异毛蕊花甙(isoverbasc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乙酸熊果酸(acetylursolicacid)α、β。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毛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作用较强,对卡尔斯伯金酵母菌次之,对大肠杆菌较弱。毛泡桐茎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葳新甙Ⅰ,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毛泡桐叶中分离出的几种结晶,对8种常见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毛泡桐叶中所含熊果酸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痈疽;疔疮肿毒;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对于泡桐叶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
【别名】
桐叶、白桐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原形态】
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化学成份】
毛泡桐叶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泡桐甙(paulownioside),毛蕊花甙(verbascoside),异毛蕊花甙(isoverbasc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乙酸熊果酸(acetylursolicacid)α、β。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毛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作用较强,对卡尔斯伯金酵母菌次之,对大肠杆菌较弱。毛泡桐茎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葳新甙Ⅰ,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毛泡桐叶中分离出的几种结晶,对8种常见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毛泡桐叶中所含熊果酸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痈疽;疔疮肿毒;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对于泡桐叶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