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茯苓[图]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茯苓[图]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
PORIA
【别名】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
茯苓
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
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经》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茯苓[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
【英文名】
PORIA
【别名】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
茯苓
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
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经》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茯苓[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