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脚刺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鸡脚刺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鸡脚刺的记载,鸡脚刺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
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
安徽小檗
的
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计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基部粗约1~2毫米。叶坚硬,椭圆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钝,有刺,边缘有2~8个刺状细齿牙,上面略有光泽,下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白粉,基部逐渐狭缩成长约8毫米的叶柄,或几乎无柄。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长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鲜黄色,较萼片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药二瓣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
分布安徽、江西、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根,甚粗壮,圆柱形,微弯曲,外表土褐色,有细密纵皱,四周丛生多数硬质的须根。断面白黄色,木质坚硬。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①治痢疾:三颗针五钱,委陵菜五钱,青藤香一钱。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上文我们分析了鸡脚刺,知道鸡脚刺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广泛,只要我们多掌握一些中药的药性,那么遇到疾病时我们才不会慌张。
【别名】
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
安徽小檗
的
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计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基部粗约1~2毫米。叶坚硬,椭圆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钝,有刺,边缘有2~8个刺状细齿牙,上面略有光泽,下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白粉,基部逐渐狭缩成长约8毫米的叶柄,或几乎无柄。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长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鲜黄色,较萼片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药二瓣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
分布安徽、江西、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根,甚粗壮,圆柱形,微弯曲,外表土褐色,有细密纵皱,四周丛生多数硬质的须根。断面白黄色,木质坚硬。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①治痢疾:三颗针五钱,委陵菜五钱,青藤香一钱。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上文我们分析了鸡脚刺,知道鸡脚刺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广泛,只要我们多掌握一些中药的药性,那么遇到疾病时我们才不会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