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归这种中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扛板归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别名】
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福建民间草药》),拦蛇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竻(《陆川本草》),有刺粪箕笃(《南宁市药物志》),犁头藤、三角藤(《江西民间草药》),蛇倒退、地葡萄
【来源】
为蓼科植物
扛板归
的
全草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扛板归,又名:贯叶蓼。
【生境分布】
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的全草,茎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光滑,有细直纵纹及众多倒生的刺,节处具托鞘碎落的环痕。折断面近方形,纤维性,黄白色,中有白色疏松的髓或小孔隙。叶片多已脱落,残留的叶呈焦黄绿色,多破碎皱缩,质脆易落。花穗着生在顶端,萎落或宿存。气微弱,味淡。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蒽甙、强心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和糖类(蔗糖约7.48%、还原糖约3.4%,淀粉2.884%)。
【性味】
酸苦,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0.7~1.5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冼。
【注意】
体质虚弱者慎服。
【附方】
①治水肿胀: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百日咳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对于文章介绍的扛板归,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正确的进行治疗。
【别名】
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福建民间草药》),拦蛇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竻(《陆川本草》),有刺粪箕笃(《南宁市药物志》),犁头藤、三角藤(《江西民间草药》),蛇倒退、地葡萄
【来源】
为蓼科植物
扛板归
的
全草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扛板归,又名:贯叶蓼。
【生境分布】
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的全草,茎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光滑,有细直纵纹及众多倒生的刺,节处具托鞘碎落的环痕。折断面近方形,纤维性,黄白色,中有白色疏松的髓或小孔隙。叶片多已脱落,残留的叶呈焦黄绿色,多破碎皱缩,质脆易落。花穗着生在顶端,萎落或宿存。气微弱,味淡。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蒽甙、强心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和糖类(蔗糖约7.48%、还原糖约3.4%,淀粉2.884%)。
【性味】
酸苦,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0.7~1.5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冼。
【注意】
体质虚弱者慎服。
【附方】
①治水肿胀: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百日咳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对于文章介绍的扛板归,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正确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