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西医和西药比较普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认为要吃中药病才能好,这是因为中药能够治本。油桐子就是中药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油桐子的小常识吧。
【别名】
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
油桐
的
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原形态】
油桐(《品汇精要》),又名:罂子桐、虎子桐(《本草拾遗》),荏桐(《本草衍义》),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
【生境分布】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各地产的油桐子的一般组成虽有差异,但总的说,种子含油约35%,种仁含油约50~61%。另一报道,果实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质16.569%,水分3.742%,大部分的糖为非还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功能主治】
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治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
【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附方】
①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精肉煎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冈桐,即白桐之紫衣者。油桐,枝干花叶并类冈桐而小,树长亦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枫子。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亦或谓之紫花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或艌船用,为时所须,人多伪之,惟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为真。
以上讲述了油桐子的一些食用方法等。虽然很多药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用药。
【别名】
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
油桐
的
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原形态】
油桐(《品汇精要》),又名:罂子桐、虎子桐(《本草拾遗》),荏桐(《本草衍义》),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
【生境分布】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各地产的油桐子的一般组成虽有差异,但总的说,种子含油约35%,种仁含油约50~61%。另一报道,果实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质16.569%,水分3.742%,大部分的糖为非还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功能主治】
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治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
【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附方】
①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精肉煎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冈桐,即白桐之紫衣者。油桐,枝干花叶并类冈桐而小,树长亦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枫子。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亦或谓之紫花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或艌船用,为时所须,人多伪之,惟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为真。
以上讲述了油桐子的一些食用方法等。虽然很多药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