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地骨皮丸。
【处方】
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用法用量】
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
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
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
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
【处方】
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
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制法】
上使酒浸3日,焙干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血气。主风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
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制法】
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主
【用法用量】
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注意】
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一
看完了上文对地骨皮丸的介绍,是不是对地骨皮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处方】
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用法用量】
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
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
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
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
【处方】
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
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制法】
上使酒浸3日,焙干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血气。主风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
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制法】
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主
【用法用量】
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注意】
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一
看完了上文对地骨皮丸的介绍,是不是对地骨皮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