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散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别名】
紫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紫苏茎叶30克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羚羊角屑22克槟榔22克木香15克桂心15克独活15克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
紫苏茎叶30克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茴香根3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木瓜15克青橘皮15克甘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妇人脚气,脚重虚肿,胸闷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葱白1茎并须,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
紫苏叶桑白皮(洗净,蜜涂,炙黄)青皮(去白)五味子(拣)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治肺感风寒,咳嗽痰多,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温服。
【备注】
方中紫苏叶、麻黄辛温宣透,发散风寒为君;杏仁、桑白皮润肺化痰,降利肺气,青皮理气宽中为臣;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为佐。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三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情绪烦躁,无来由的发火等,这是脏腑中需要调理的征兆。中药方剂可以温和的梳理潜藏在我们身体中的各种负面元素,使得我们心情变得平静。
【别名】
紫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紫苏茎叶30克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羚羊角屑22克槟榔22克木香15克桂心15克独活15克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
紫苏茎叶30克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茴香根3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木瓜15克青橘皮15克甘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妇人脚气,脚重虚肿,胸闷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葱白1茎并须,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
紫苏叶桑白皮(洗净,蜜涂,炙黄)青皮(去白)五味子(拣)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治肺感风寒,咳嗽痰多,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温服。
【备注】
方中紫苏叶、麻黄辛温宣透,发散风寒为君;杏仁、桑白皮润肺化痰,降利肺气,青皮理气宽中为臣;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为佐。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三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情绪烦躁,无来由的发火等,这是脏腑中需要调理的征兆。中药方剂可以温和的梳理潜藏在我们身体中的各种负面元素,使得我们心情变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