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解凝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阳和解凝膏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阳和解凝膏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
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生草乌20g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
【性状】
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
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
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
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别名】
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
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活白凤仙梗120克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末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功能主治】
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
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
《外科全生集》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阳和解凝膏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阳和解凝膏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处方】
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生草乌20g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
【性状】
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
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
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
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别名】
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
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活白凤仙梗120克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末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功能主治】
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
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
《外科全生集》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阳和解凝膏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阳和解凝膏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