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过耳朵了长包的经历,有些人不痛不痒并且几天后症状消失,有些人却伴随着疼痛甚至放射到头部疼痛的症状。耳朵里长包很多时候是因为换上了外耳道疖,外耳道疖是由于细菌入侵而导致的外耳道炎症,这种疾病严重的话会导致人的听力下降,所以我们对耳朵里长包这种现象不能够不闻不问,还是应该及时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感染。耳痛可用镇痛剂。
2.局部治疗
(1)疖肿未成熟前可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消退或疖肿成熟。耳道内可填10%鱼石脂油纱条或红霉素软膏,每日更换1次。
(2)疖肿形成后可切开排脓,切口方向应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外耳道狭窄。排脓后应经常清除脓液,并滴4%硼酸酒精,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防复发。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热邪毒外侵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肝胆湿热上蒸宜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2.治疗方法
(1)风热邪毒型:
①外治:用黄连30g、当归15g,黄柏30g,生地30g,姜黄10g。浸入麻油内1天,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黄蜡,文火徐徐收膏。涂敷局部,每日1次。有脓头者切开或挑破排脓后再敷药。
②针灸疗法: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每日1次。③内治:用银花藤、野菊花各3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天癸子15g,连翘15g,薄荷10g,大力子15g,荆芥10g,葛根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肝胆湿热型:
①外治:同上。
②内治:用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黄连10g,夏枯草15g,丹皮10g,赤茯苓15g,栀子10g,胆草5g,柴胡10g、木通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以上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耳朵里长包可能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耳朵里常保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疖造成的,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西药也可以用我们中国传统的中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现代医学
1.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感染。耳痛可用镇痛剂。
2.局部治疗
(1)疖肿未成熟前可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消退或疖肿成熟。耳道内可填10%鱼石脂油纱条或红霉素软膏,每日更换1次。
(2)疖肿形成后可切开排脓,切口方向应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外耳道狭窄。排脓后应经常清除脓液,并滴4%硼酸酒精,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防复发。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热邪毒外侵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肝胆湿热上蒸宜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2.治疗方法
(1)风热邪毒型:
①外治:用黄连30g、当归15g,黄柏30g,生地30g,姜黄10g。浸入麻油内1天,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黄蜡,文火徐徐收膏。涂敷局部,每日1次。有脓头者切开或挑破排脓后再敷药。
②针灸疗法: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每日1次。③内治:用银花藤、野菊花各3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天癸子15g,连翘15g,薄荷10g,大力子15g,荆芥10g,葛根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肝胆湿热型:
①外治:同上。
②内治:用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黄连10g,夏枯草15g,丹皮10g,赤茯苓15g,栀子10g,胆草5g,柴胡10g、木通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以上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耳朵里长包可能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耳朵里常保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疖造成的,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西药也可以用我们中国传统的中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