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健康
寒湿体质的表现介绍
2020年07月02日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寒湿吧?寒湿是一种病,寒气和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寒气和湿气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然而有的人恰恰就是寒湿的体质。那么寒湿体质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上述文章中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寒湿体质的表现,相信大家都清楚了,寒气和湿气历来都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大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的生活习惯,多多运动,少吃寒性的食品,远离湿气,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不被疾病所扰。
相关推荐
什么是寒湿体质表现特征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常常听人说什么寒湿体质、湿热体质的,其实这是中医的叫法吧,不过这两种体质都不好,体内都有湿气对身体是
寒湿体质的症状
郑入文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回答] 寒湿体质具体有以下这几种症状: 第一种,较正常人而言,面色更为苍白,常常面无血色,建议可以多吃一些养血、活血的食物,例如红糖生姜汤; 第二种。肉眼观察舌苔时,会发现舌苔发白,可以多吃一些驱寒的食物,例如生姜、花椒等; 第三种,口腔方面会表现为口臭或者是口腔溃疡,在饮食方面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防止病情更为加重。
寒湿体质的症状
郑入文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回答] 寒湿体质多脾胃虚弱,临床上表现为寒湿内阻的症状,面色暗,脘腹痞满作胀,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或头重如裹,身重或肿,腹痛,肠鸣泄泻,长年四肢不温,皮肤上容易出现湿疹、痘痘、斑、癣。平时容易出现四肢关节的疼痛,胫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是由于体内的寒湿较重,疼痛部位较多,天气寒冷,受凉时症状加剧,舌苔白。肉眼观察舌苔时,会发现舌苔发白,可以多吃一些驱寒的食物,例如生姜、花椒等;应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生姜、韭菜、红枣、芒果等。
寒湿体质怎么调理
郑入文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回答] 寒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腰膝酸软,手足厥冷,大便不成形,舌苔厚腻等症状,容易造成气滞、阳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食疗的办法,比如赤小豆薏米水或熬粥,健脾祛湿。还可以选取温阳祛湿的相关穴位艾灸或者针灸。根据冬病夏治的原则,在三伏天可以选择三伏贴。如果寒湿症状比较严重,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药物调理。
怎样改变寒湿体质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寒湿体质多数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形成的,多数见于女性朋友。由于女性朋友先天身体偏阴,所以女性同胞
寒湿体质如何减肥?
谢洋春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三甲
[回答] 减肥的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随意减肥,不但效果不显著过一段时间还容易反弹。今天教
寒湿体质艾灸的方法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中医讲究体质的属性,特别是有寒湿体质的人在平时身体会不停的出现毛病,一般主要会有怕冷、身体四肢发冷、
阳虚寒湿体质的症状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人们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先天性决定的,如果人们的体质不太好的话,可以通过中药的方式来进行调养。阳
怎样改善寒湿体质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在生活中很多女性都属于湿寒体质,一到冬天即使穿的很厚也手脚发冷,晚上睡觉的时候盖着厚厚的被子怎么
寒湿体质瘦了20斤
方承康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回答] 体内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自古以来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叫法。人假如秋冬季雨淋外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