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索“疣状心内膜炎”实属不易,搜索了好半天都只有图片,没有相关文字介绍。根据网上资料显示:“1924年,利布曼(Libman)和萨克斯(Sacks)首先报告4例SLE患者存在无菌性疣状心内膜赘生物,医学上将他们命名为Libman-Sacks心内膜炎。”
在SLE患者中发生率2007年,扬尼斯·莫伊萨基斯(Ioannis
Moyssakis)等检查342例SLE患者,发现38例(约11%)存在心内膜炎或心内膜血栓;对213例初始无心内膜炎的患者随访4年,发现8例新发疣状心内膜炎。这一结果远高于疣状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率,提示部分患者症状隐匿,风湿科医师须给予足够关注。
好发部位SLE患者的心脏瓣膜损害常与APS合并存在,以二尖瓣最为常见(63%,后叶多发),其次为主动脉瓣(34%)及三尖瓣,也可累及腱索和乳头肌,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病理分析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内膜下结缔组织,发生局灶性纤维蛋白变性、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纤维变性,形成疣状无菌性赘生物。
治疗及预后若及时正确诊断,多数患者经足量激素治疗后预后良好,无需激素冲击治疗。在前述研究中,在4年随访期内,38例存在心内膜病变患者中仅2例于术后死亡,其余均获临床缓解。然而,患者若因延误诊断而发生严重瓣膜功能损害或继发IE等并发症,则死亡率显著增加。早期疣状心内膜炎症状隐匿,极易误诊,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则后果严重。本病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心脏瓣膜关闭不全、IE及栓子脱落致重要脏器栓塞事件(如本例为脑梗死及癫痫发作)等。
根据开头那段文字的介绍,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疣状心内膜炎”的发现不算太早。可以进一步推测出,治疗疣状心内膜炎的方法现在或许还不成熟。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内心的一些近似于猜测的推测。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这种疾病吧。
在SLE患者中发生率2007年,扬尼斯·莫伊萨基斯(Ioannis
Moyssakis)等检查342例SLE患者,发现38例(约11%)存在心内膜炎或心内膜血栓;对213例初始无心内膜炎的患者随访4年,发现8例新发疣状心内膜炎。这一结果远高于疣状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率,提示部分患者症状隐匿,风湿科医师须给予足够关注。
好发部位SLE患者的心脏瓣膜损害常与APS合并存在,以二尖瓣最为常见(63%,后叶多发),其次为主动脉瓣(34%)及三尖瓣,也可累及腱索和乳头肌,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病理分析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内膜下结缔组织,发生局灶性纤维蛋白变性、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纤维变性,形成疣状无菌性赘生物。
治疗及预后若及时正确诊断,多数患者经足量激素治疗后预后良好,无需激素冲击治疗。在前述研究中,在4年随访期内,38例存在心内膜病变患者中仅2例于术后死亡,其余均获临床缓解。然而,患者若因延误诊断而发生严重瓣膜功能损害或继发IE等并发症,则死亡率显著增加。早期疣状心内膜炎症状隐匿,极易误诊,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则后果严重。本病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心脏瓣膜关闭不全、IE及栓子脱落致重要脏器栓塞事件(如本例为脑梗死及癫痫发作)等。
根据开头那段文字的介绍,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疣状心内膜炎”的发现不算太早。可以进一步推测出,治疗疣状心内膜炎的方法现在或许还不成熟。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内心的一些近似于猜测的推测。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这种疾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