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都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名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可能这听上去好像很可怕,但是大家不用过多担心,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解决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有关“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为大家带来有关“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一些治疗方法。
基本知识: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即kimura"s病(k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我国于1937年也曾有报道“嗜伊红血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瘤”,后发现为非肿瘤变,又于1957年更名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该病少见,至今报道仅300例,主要见于口腔、皮肤及放疗等专业的文献,耳鼻咽喉科医生报道此病的甚少。因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为头颈部肿块,与耳鼻咽喉科关系密切,应为广大耳鼻咽喉科医生所认识。
治疗方法:
本病对放疗敏感,多家报道有效率为100%,是共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发现放疗后病灶内毛细血管内皮转化为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照射剂量一般为20~30gy即可,无需照射至肿块完全消退,因放疗结束后未完全消退的病灶可继续缩小。
只要肿块缩小70%以上即可停照,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反应。对于放疗后复发的病灶,再次放疗仍有效。
用化疗治疗kd的报道较少。虽然口服强的松30~60mg/d能使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但停药后极易复发,故不宜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强的松治疗后复发者,放疗效果良好,目前强的松主要用于当kd并发肾病综合征时。ctx、cofp等化疗对kd无效。
因肿瘤边界不清,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单发肿块可考虑采用手术切除,而对多发者可手术结合放疗,采取切大放小、先放后切的联合治疗,否则极易复发。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基本介绍,相信大家也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有了一定的基本认识,大家是不是也对此不再感到那么害怕和疑惑,其实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那些患上了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读者们一定能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
基本知识: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即kimura"s病(k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我国于1937年也曾有报道“嗜伊红血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瘤”,后发现为非肿瘤变,又于1957年更名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该病少见,至今报道仅300例,主要见于口腔、皮肤及放疗等专业的文献,耳鼻咽喉科医生报道此病的甚少。因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为头颈部肿块,与耳鼻咽喉科关系密切,应为广大耳鼻咽喉科医生所认识。
治疗方法:
本病对放疗敏感,多家报道有效率为100%,是共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发现放疗后病灶内毛细血管内皮转化为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照射剂量一般为20~30gy即可,无需照射至肿块完全消退,因放疗结束后未完全消退的病灶可继续缩小。
只要肿块缩小70%以上即可停照,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反应。对于放疗后复发的病灶,再次放疗仍有效。
用化疗治疗kd的报道较少。虽然口服强的松30~60mg/d能使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但停药后极易复发,故不宜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强的松治疗后复发者,放疗效果良好,目前强的松主要用于当kd并发肾病综合征时。ctx、cofp等化疗对kd无效。
因肿瘤边界不清,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单发肿块可考虑采用手术切除,而对多发者可手术结合放疗,采取切大放小、先放后切的联合治疗,否则极易复发。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基本介绍,相信大家也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有了一定的基本认识,大家是不是也对此不再感到那么害怕和疑惑,其实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那些患上了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读者们一定能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