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果出现了攒肚,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这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很多家长,为了不让新生儿攒肚疾病影响自己孩子的健康,想全面了解一下新生儿攒肚原因和解决方法,下面内容就给很多的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你可以充分了解一下。
攒肚的孩子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这就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的关键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区别可表现在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量不多、无硬结等。
原因
当孩子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解决方法
首先要告诉家长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其次要在新生儿后期就开始把大小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健抚触中,其中一节为按摩腹部,一天可做2~3次。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刺激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应该说对攒肚的改善也是有效的。
正常的生理现象
到底什么是攒肚儿呢?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您瞧!这老话儿还真有点道理呢。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调整的一些方法
宝宝出现“攒肚儿”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1、定时把大便。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适当多喝水。对于胖宝宝的“攒肚子”出现,可以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满4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就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大便状况了;
4、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3个多月了,还可以添加一点大米汤,就能较好的改善大便的状况;
5、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分清“攒肚”和便秘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新生儿攒肚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上就为很多家长做了具体的介绍,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这种疾病,为了能让自己孩子的消化系统能更健康,一定要全面了解原因,了解解决方法,通过尽快的治疗,让自己孩子这种疾病得到康复,才能保障孩子正常的生长。
攒肚的孩子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这就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的关键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区别可表现在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量不多、无硬结等。
原因
当孩子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解决方法
首先要告诉家长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其次要在新生儿后期就开始把大小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健抚触中,其中一节为按摩腹部,一天可做2~3次。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刺激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应该说对攒肚的改善也是有效的。
正常的生理现象
到底什么是攒肚儿呢?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您瞧!这老话儿还真有点道理呢。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调整的一些方法
宝宝出现“攒肚儿”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1、定时把大便。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适当多喝水。对于胖宝宝的“攒肚子”出现,可以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满4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就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大便状况了;
4、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3个多月了,还可以添加一点大米汤,就能较好的改善大便的状况;
5、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分清“攒肚”和便秘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新生儿攒肚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上就为很多家长做了具体的介绍,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这种疾病,为了能让自己孩子的消化系统能更健康,一定要全面了解原因,了解解决方法,通过尽快的治疗,让自己孩子这种疾病得到康复,才能保障孩子正常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