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疾病比较多,在对小儿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适合小儿的治疗方法,同时对小儿身体也没有任何损害,小儿心肺复苏治疗有很多方式,不过对小儿心肺复苏治疗的时候,需要对它的治疗方法进行认识,使得知道该如何治疗最佳。
小儿心肺复苏治疗: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firstaid)十分必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及建立人工循环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
小儿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可能引起或造成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下颌骨的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当颈椎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
建立呼吸
(二)建立呼吸(Breathing,B)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常用的方法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法适合于现场急救。操作者先深吸一口气,如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将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如果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用口对口封住,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保持其头后倾;将气吹人,同时可见患儿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使患儿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加快。口对口呼
吸即使操作正确,吸人氧浓度也较低(<18%),操作时间过长,术者极易疲劳,故应尽快获取其他辅助呼吸的方法替代。
2.复苏囊的应用在多数儿科急诊中,婴幼儿可用气囊面罩进行有效的通气。常用的气囊通气装置为自膨胀气囊,递送的氧浓度为30%~40%。气囊尾部可配贮氧装置,保证输送高浓度的氧气。带有贮氧装置的气囊可以提供60%~95%浓度氧气。气囊常配有压力限制活瓣装置,压力水平在35~40cmH20。将连接于复苏皮囊的面罩覆盖于患儿的口。正确的面罩大小应该能保证将空气密闭在面部,从鼻梁到下颏间隙盖住口鼻,但露出眼睛。用一只手将面罩固定在脸上并将头或下颌向上翘起。对婴幼儿,术者4、5指钩住下颌角向上抬,第3指根部抵住下颌,保证面罩与面部紧密接触。在面罩吸氧时,一定程度的头部伸展能保证气道通畅。婴儿和幼儿要最好保持在中间的吸气位置,而不要过度伸展头部,以免产生气道压迫梗阻。
3.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当需要持久通气时,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够通气时,就需要用气管内插管代替面罩吸氧。小于8岁的患儿用不带囊气管内插管,大于8岁的患儿用带囊插管。插管内径的大小可用公式进行估算:内经(n皿)二(16+患儿年龄)/4。插管后可继续进行皮囊加压通气,或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
(三)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当气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复苏仍不理想时应考虑做胸外心脏按压。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图18—2),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拇指按压(图18—3)。对于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通气;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图18—4)。对于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应将患儿置于硬板上,将一手掌根部交叉放在另一手背上,垂直按压胸骨下半部。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1/3~1庀,频率在新生儿为100次、年长儿为80次份。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在新生儿为3:1,年长儿为5:1。按压后1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对于1~8岁儿童)、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进一步处理
(四)进一步处理
大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儿童气管内用药最佳剂量尚不肯定,气管内用药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药物从骨髓腔注入能很好地被吸收,骨髓腔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效果相同。常用药物有:
1.肾上腺素儿科病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跳停止和心动过缓,肾上腺素有iE"陛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剂量:0.0lmg/kg,(1:10000溶液0.1ml/kg),静脉或骨髓腔内给药,或气管内给药0.1mg/kg。间隔5分钟可重复1次。
2.碳酸氢钠儿科病人中,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是呼吸衰竭,快速有效的通气对于控制心跳呼吸骤停引起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很必要。碳酸氢钠应用可促进CO2生成,而CO2比HCO3—更易通过细胞膜,可以引起短暂的细胞内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肌功能不全。鉴于这些潜在毒性,轻、中度酸中毒、特别是有通气不足存在时,不宜使用碳酸氢钠。改善通气和扩容一般可以解决酸中毒。碳酸氢钠剂量为lml/kg,可经静脉或骨髓腔给予。
3.阿托品指针:为低灌注和低血压性心动过缓、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的少见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剂量:0.02mg/kg,静脉、气管内或骨髓腔给药,间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儿童不能超过lmg,青少年不超过2mg。
4.葡萄糖在婴幼儿心脏复苏时,应快速进行床边的血糖检测,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给葡萄糖。剂量:0.5~1.Og/kg,以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5.钙剂仅在疑有低钙血症时才可给钙剂,在治疗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钙通道阻滞剂过量时,也可考虑使用。剂量:葡萄糖酸钙100~200mg/kg(10%葡萄糖酸钙1~2ml/kg);氯化钙20—50mg/kg(10%氯化钙0.2-0.5ml/kg)。
6.利多卡因当存在室颤时可用利多卡因。剂量:负荷量为1mg/kg,负荷量给以后即给静脉维持,剂量为20—50ug/(kg.min)。
(五)其他治疗
对复苏后患儿出现的低血压、心律紊乱、颅内高压等应分别给以预防及处理。
在对小儿心肺复苏治疗认识后,进行小儿心肺复苏的时候,家长都是要先对这些进行了解,而且治疗小儿心肺复苏都是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式,要根据小儿身体情况进行,这样在缓解疾病上有帮助,这点家长要知道的。
小儿心肺复苏治疗: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firstaid)十分必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及建立人工循环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
小儿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可能引起或造成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下颌骨的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当颈椎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
建立呼吸
(二)建立呼吸(Breathing,B)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常用的方法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法适合于现场急救。操作者先深吸一口气,如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将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如果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用口对口封住,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保持其头后倾;将气吹人,同时可见患儿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使患儿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加快。口对口呼
吸即使操作正确,吸人氧浓度也较低(<18%),操作时间过长,术者极易疲劳,故应尽快获取其他辅助呼吸的方法替代。
2.复苏囊的应用在多数儿科急诊中,婴幼儿可用气囊面罩进行有效的通气。常用的气囊通气装置为自膨胀气囊,递送的氧浓度为30%~40%。气囊尾部可配贮氧装置,保证输送高浓度的氧气。带有贮氧装置的气囊可以提供60%~95%浓度氧气。气囊常配有压力限制活瓣装置,压力水平在35~40cmH20。将连接于复苏皮囊的面罩覆盖于患儿的口。正确的面罩大小应该能保证将空气密闭在面部,从鼻梁到下颏间隙盖住口鼻,但露出眼睛。用一只手将面罩固定在脸上并将头或下颌向上翘起。对婴幼儿,术者4、5指钩住下颌角向上抬,第3指根部抵住下颌,保证面罩与面部紧密接触。在面罩吸氧时,一定程度的头部伸展能保证气道通畅。婴儿和幼儿要最好保持在中间的吸气位置,而不要过度伸展头部,以免产生气道压迫梗阻。
3.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当需要持久通气时,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够通气时,就需要用气管内插管代替面罩吸氧。小于8岁的患儿用不带囊气管内插管,大于8岁的患儿用带囊插管。插管内径的大小可用公式进行估算:内经(n皿)二(16+患儿年龄)/4。插管后可继续进行皮囊加压通气,或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
(三)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当气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复苏仍不理想时应考虑做胸外心脏按压。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图18—2),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拇指按压(图18—3)。对于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通气;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图18—4)。对于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应将患儿置于硬板上,将一手掌根部交叉放在另一手背上,垂直按压胸骨下半部。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1/3~1庀,频率在新生儿为100次、年长儿为80次份。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在新生儿为3:1,年长儿为5:1。按压后1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对于1~8岁儿童)、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进一步处理
(四)进一步处理
大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儿童气管内用药最佳剂量尚不肯定,气管内用药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药物从骨髓腔注入能很好地被吸收,骨髓腔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效果相同。常用药物有:
1.肾上腺素儿科病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跳停止和心动过缓,肾上腺素有iE"陛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剂量:0.0lmg/kg,(1:10000溶液0.1ml/kg),静脉或骨髓腔内给药,或气管内给药0.1mg/kg。间隔5分钟可重复1次。
2.碳酸氢钠儿科病人中,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是呼吸衰竭,快速有效的通气对于控制心跳呼吸骤停引起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很必要。碳酸氢钠应用可促进CO2生成,而CO2比HCO3—更易通过细胞膜,可以引起短暂的细胞内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肌功能不全。鉴于这些潜在毒性,轻、中度酸中毒、特别是有通气不足存在时,不宜使用碳酸氢钠。改善通气和扩容一般可以解决酸中毒。碳酸氢钠剂量为lml/kg,可经静脉或骨髓腔给予。
3.阿托品指针:为低灌注和低血压性心动过缓、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的少见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剂量:0.02mg/kg,静脉、气管内或骨髓腔给药,间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儿童不能超过lmg,青少年不超过2mg。
4.葡萄糖在婴幼儿心脏复苏时,应快速进行床边的血糖检测,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给葡萄糖。剂量:0.5~1.Og/kg,以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5.钙剂仅在疑有低钙血症时才可给钙剂,在治疗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钙通道阻滞剂过量时,也可考虑使用。剂量:葡萄糖酸钙100~200mg/kg(10%葡萄糖酸钙1~2ml/kg);氯化钙20—50mg/kg(10%氯化钙0.2-0.5ml/kg)。
6.利多卡因当存在室颤时可用利多卡因。剂量:负荷量为1mg/kg,负荷量给以后即给静脉维持,剂量为20—50ug/(kg.min)。
(五)其他治疗
对复苏后患儿出现的低血压、心律紊乱、颅内高压等应分别给以预防及处理。
在对小儿心肺复苏治疗认识后,进行小儿心肺复苏的时候,家长都是要先对这些进行了解,而且治疗小儿心肺复苏都是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式,要根据小儿身体情况进行,这样在缓解疾病上有帮助,这点家长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