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中的栀子,可不是我们常见的栀子花,栀子又名为黄枝子,和我们平时见的不一样,这一类中药当中的功效好,而且对于各种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同时可以辅助我们的身体得到好的治疗,对于很多疾病起到各种各样的功效,那么对于中药栀子药性怎样又有哪些功效呢,接下来的文章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中药栀子的功效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
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中医认为,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泻火除烦
适于热扰心神。①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②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
用于血分热毒证。①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②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
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①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②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着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生活当中的重要成分千种百种,我们通过不断的了解不断的学习,得知这些中药的成分有多少的药性和多少的功效,对上的文章当中为大家介绍的中药栀子药性,以及功效通过以上的文章大家一定有了相关的了解。
中药栀子的功效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
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中医认为,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泻火除烦
适于热扰心神。①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②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
用于血分热毒证。①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②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
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①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②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着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生活当中的重要成分千种百种,我们通过不断的了解不断的学习,得知这些中药的成分有多少的药性和多少的功效,对上的文章当中为大家介绍的中药栀子药性,以及功效通过以上的文章大家一定有了相关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