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抽水马桶内携带细菌并且随气旋和水的冲力能够将病菌扩散至更远更久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马桶盖到底是盖好还是不盖好呢?马桶盖到底该不该盖上?
据说当我们按下抽水马桶按钮时,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带到6米高空中,并悬浮长达几个小时。而我们的牙刷、毛巾可能与马桶共处一室,人类健康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纽约大学菲利普博士指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牙刷、漱口杯、毛巾上。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如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应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
从两篇2012年发布的医学综述里引用的众多篇论文来看,抽水产生的气旋与微生物的传播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冲水时盖上马桶盖这个习惯也值得提倡。不过,这些研究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时,研究中很多关键的信息——哪些微生物可能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这些微生物传播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传播扩散后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多少潜在的危害?这些都被忽略了,只压缩成一个简单结论,而且增加了“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这些研究没有提及细节。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扶摇直上”
只有那些有“天赋异禀”的微生物才能借马桶气旋的东风展示其“威力”。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马桶中培养的沙门氏菌能够聚集成一种叫“生物膜”的结构,牢牢地植根于下水道中。由于有这么一个细菌的“储备”,在实验结束的12天后,人们依旧能在马桶中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也增大了它们借抽水气旋传播的可能。而另一些微生物无力往深处发展,就将目光投向了相反的方向。早在1980年,科学家就发现那些细胞内含有较多脂质的细菌更容易富集在水体的表面。倘若有气旋能将水中的微生物带起,它们将是微生物中的“急先锋”。
不过,这些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并不足以让它们从马桶中传播到空气里,气旋威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传播范围的大校有意思的是,至今为止人们对这种气旋的物理特性还是一知半解,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种气旋会随着马桶类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马桶细菌感染能力有限
由于实验中采取的微生物不同,传播范围也各有不同(实验马桶多为虹吸式)。大肠杆菌会在冲水后的两个小时内集中分布在以马桶为中心直径约1米的范围内,沙门氏菌能在30分钟内扩散到同样的范围,而梭状芽孢杆菌则主要在60分钟内聚集在马桶坐圈到马桶上25厘米的范围内。
在一些观察较久的实验中,微生物能够以极低的浓度扩散到整个卫生间(墙上的培养皿只有20%有细菌生长,单个培养皿中最多长了5个菌落;浴缸内的培养皿中只有5%有细菌生长,不过单个培养皿中最多长了大于100个菌落),这也与含有微生物的液滴与空气的混合、扩散有关。
不过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微生物扩散到6米高度的记录。至于这些微生物能在空气中停留多久,更是没有定论。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结核杆菌的脂质较多,容易在马桶残水的上层积聚。当人的肠胃道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引起腹泻,造成再次传播。不过据估计,这只占总体感染病例的不到5%。另一种可能是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则家喻户晓——SARS病毒。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的报告推测,可能是最初发病的SARS病人的排泄物通过楼层里的下水道和排气扇迅速扩散,造成了整栋楼内SARS的暴发。不过这些或是极端情况,或是尚未证实的研究猜测。
养成冲马桶盖盖子的好习惯
无论哪一种微生物想要致病,都需要有一定的致病剂量。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微生物与粪便或培养液均匀混合成悬浮液而进行测试,这种情况自然有助于微生物的传播。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腹泻或呕吐接近实验中的条件。换言之,正常情况下的便溺只会更限制微生物的传播,空气中的浓度也会更低。不过,空气中通过气旋悬浮起来的微生物浓度能依据种类的不同而有上百倍的差距,因此马桶气旋带出的微生物是否能够致病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有些微生物更容易在马桶周边积聚。马桶冲水时的气旋的确能够造成微生物的传播。一些措施可以减少通过气旋传播的微生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在冲水时盖上马桶盖了。这项简单的方法能够将飞溅的微生物含量减少到不盖盖子时的1/12。此外,定期用消毒水清洗马桶和水箱也能够限制马桶内微生物的残留。虽然这些微生物的传播范围、时间目前未知,但在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定期用消毒水清理马桶和水箱,确实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潜在的健康危险。
据说当我们按下抽水马桶按钮时,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带到6米高空中,并悬浮长达几个小时。而我们的牙刷、毛巾可能与马桶共处一室,人类健康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纽约大学菲利普博士指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牙刷、漱口杯、毛巾上。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如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应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
从两篇2012年发布的医学综述里引用的众多篇论文来看,抽水产生的气旋与微生物的传播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冲水时盖上马桶盖这个习惯也值得提倡。不过,这些研究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时,研究中很多关键的信息——哪些微生物可能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这些微生物传播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传播扩散后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多少潜在的危害?这些都被忽略了,只压缩成一个简单结论,而且增加了“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这些研究没有提及细节。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扶摇直上”
只有那些有“天赋异禀”的微生物才能借马桶气旋的东风展示其“威力”。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马桶中培养的沙门氏菌能够聚集成一种叫“生物膜”的结构,牢牢地植根于下水道中。由于有这么一个细菌的“储备”,在实验结束的12天后,人们依旧能在马桶中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也增大了它们借抽水气旋传播的可能。而另一些微生物无力往深处发展,就将目光投向了相反的方向。早在1980年,科学家就发现那些细胞内含有较多脂质的细菌更容易富集在水体的表面。倘若有气旋能将水中的微生物带起,它们将是微生物中的“急先锋”。
不过,这些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并不足以让它们从马桶中传播到空气里,气旋威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传播范围的大校有意思的是,至今为止人们对这种气旋的物理特性还是一知半解,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种气旋会随着马桶类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马桶细菌感染能力有限
由于实验中采取的微生物不同,传播范围也各有不同(实验马桶多为虹吸式)。大肠杆菌会在冲水后的两个小时内集中分布在以马桶为中心直径约1米的范围内,沙门氏菌能在30分钟内扩散到同样的范围,而梭状芽孢杆菌则主要在60分钟内聚集在马桶坐圈到马桶上25厘米的范围内。
在一些观察较久的实验中,微生物能够以极低的浓度扩散到整个卫生间(墙上的培养皿只有20%有细菌生长,单个培养皿中最多长了5个菌落;浴缸内的培养皿中只有5%有细菌生长,不过单个培养皿中最多长了大于100个菌落),这也与含有微生物的液滴与空气的混合、扩散有关。
不过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微生物扩散到6米高度的记录。至于这些微生物能在空气中停留多久,更是没有定论。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结核杆菌的脂质较多,容易在马桶残水的上层积聚。当人的肠胃道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引起腹泻,造成再次传播。不过据估计,这只占总体感染病例的不到5%。另一种可能是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则家喻户晓——SARS病毒。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的报告推测,可能是最初发病的SARS病人的排泄物通过楼层里的下水道和排气扇迅速扩散,造成了整栋楼内SARS的暴发。不过这些或是极端情况,或是尚未证实的研究猜测。
养成冲马桶盖盖子的好习惯
无论哪一种微生物想要致病,都需要有一定的致病剂量。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微生物与粪便或培养液均匀混合成悬浮液而进行测试,这种情况自然有助于微生物的传播。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腹泻或呕吐接近实验中的条件。换言之,正常情况下的便溺只会更限制微生物的传播,空气中的浓度也会更低。不过,空气中通过气旋悬浮起来的微生物浓度能依据种类的不同而有上百倍的差距,因此马桶气旋带出的微生物是否能够致病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有些微生物更容易在马桶周边积聚。马桶冲水时的气旋的确能够造成微生物的传播。一些措施可以减少通过气旋传播的微生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在冲水时盖上马桶盖了。这项简单的方法能够将飞溅的微生物含量减少到不盖盖子时的1/12。此外,定期用消毒水清洗马桶和水箱也能够限制马桶内微生物的残留。虽然这些微生物的传播范围、时间目前未知,但在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定期用消毒水清理马桶和水箱,确实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潜在的健康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