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而高血压在这里面起了重要作用。高血压目前定义为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综合症,可以发展为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而造成病人的致残和死亡。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病人,但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非常低。高血压患者们还存在误区。
1.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认为“稍微高一点没关系”,造成有些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2.凭感觉用药:
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错误。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有关系。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更不能感觉血压不高就不服药。
3.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才能越早的保护血管。
4.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5.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6.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7.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8.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易发生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9.过分关注血压数值而精神紧张:
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值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24小时血压水平是波动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血压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
10.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更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在看门诊时带着自己的血压记录,更能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记住:任何宣称能根治高血压的广告都是虚假的。
12.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人就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纯天然药降压。
13.已进行药物治疗,但不控制饮食:
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能控制体重及吸烟。这样的话既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代谢综合症、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关住嘴、迈开腿。
14.“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据国外研究的最新资料显示,55岁时正常血压者在以后生命过程中90%发生高血压。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连续性的,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没有其它任何不适表现,尽量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时,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哪些因素会导致高血压呢?
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是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在引起高血压的比例上,遗传因素占40%。在现实生活中,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压,其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大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
环境因素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中较常见的原因
在引起高血压的比例上,环境因素约占60%。饮食中钠盐摄入过多、低钙、高蛋白、高脂饮食均能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过量吸烟与饮酒也可以加重血压升高。此外,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噪音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也会引起高血压
目前认为体重指数大于24为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压常随体重指数的增大而升高,向心性肥胖者常伴有血压升高。肥胖病人常伴有胰岛素功能障碍,二者常使血胰岛素增高,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年龄因素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弹性变差,血管阻力增加,因而血压随之升高。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高血压。
1.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认为“稍微高一点没关系”,造成有些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2.凭感觉用药:
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错误。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有关系。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更不能感觉血压不高就不服药。
3.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才能越早的保护血管。
4.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5.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6.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7.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8.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易发生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9.过分关注血压数值而精神紧张:
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值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24小时血压水平是波动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血压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
10.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更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在看门诊时带着自己的血压记录,更能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记住:任何宣称能根治高血压的广告都是虚假的。
12.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人就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纯天然药降压。
13.已进行药物治疗,但不控制饮食:
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能控制体重及吸烟。这样的话既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代谢综合症、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关住嘴、迈开腿。
14.“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据国外研究的最新资料显示,55岁时正常血压者在以后生命过程中90%发生高血压。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连续性的,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没有其它任何不适表现,尽量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时,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哪些因素会导致高血压呢?
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是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在引起高血压的比例上,遗传因素占40%。在现实生活中,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压,其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大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
环境因素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中较常见的原因
在引起高血压的比例上,环境因素约占60%。饮食中钠盐摄入过多、低钙、高蛋白、高脂饮食均能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过量吸烟与饮酒也可以加重血压升高。此外,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噪音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也会引起高血压
目前认为体重指数大于24为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压常随体重指数的增大而升高,向心性肥胖者常伴有血压升高。肥胖病人常伴有胰岛素功能障碍,二者常使血胰岛素增高,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年龄因素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弹性变差,血管阻力增加,因而血压随之升高。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