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伤寒是由于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疾病,患者会出现不等的发烧,持续高烧不退,呕吐等症状。那么小儿伤寒具体症状有什么呢?
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在小肠的回肠壁,开始是肠壁上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结肿胀,继而肿胀部由于营养障碍而坏死,而后形成溃疡并可出血或穿孔,最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而治愈,这些改变在婴幼儿时期可轻微,仅红肿而无溃疡形成,而且肝、肾、心脏的改变也远比成人轻。
继于上述病理改变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伤寒不典型的较多,尤其婴幼儿更为明显。小儿伤寒潜伏期7-14日,病程约4周左右,多半起病较急、高热、呕吐、抽风等表现约占1/3,其中婴幼儿抽疯为常见,初诊时常误诊为上感、肺炎早期或脑膜炎等。高热可持续5-6天,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咽痛、腹痛及鼻出血。婴幼儿时期常容易发生腹泻,次数多的小儿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一般高热时脉搏也加快,但伤寒反出现缓脉,与高热不一致,这种缓脉改变仅见于年长儿。同样,伤寒常伴有精神症状,乱说乱动,也仅见于年长儿。小儿时期的玫瑰疹出现较少,仅占全病例6-15%,皮疹见于腹部,数个或更多不等,呈玫瑰色,高出皮肤,大部在发病后4-15日出现。半数以上患儿有肝脏、脾脏肿大,常见肝脏肿大。多数病儿有轻度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婴幼儿时期白细胞的减少与否对诊断帮助不大。
为确诊伤寒,应在发病早期(一周以内)作血培养,可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率达85%,发病2-3周,可从粪便中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率也达80。而3~4周从尿中培养时阳性率仅20%。骨髓液培养阳性率最高,但只在诊断困难时才可应用。
此外,检测患儿血中肥达氏反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四周时可达90%,肥达氏反应有两种,一种为“O”凝集反应,另一种为“H”凝集反应,其效价均应在1:160以上才有意义。一般说“O”'凝集反应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H”凝集反应出现晚,持续时间长,但婴幼儿“H"凝集反应可早出现。近来发现有些病例,肥达反应可持续阴性,但血培养早期出现阳性,诊断伤寒是无疑的。
为什么病程中肥达氏反应为阴性,经分析和检查,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儿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机体无免疫反应,所以呈阴性,另一种是早期应用抑菌药物,伤寒杆菌已消失但未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故也为阴性。但这种病例均属少见。因此,诊断小儿伤寒时除注意临床症状外,还应检测血培养及肥达氏反应。
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在小肠的回肠壁,开始是肠壁上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结肿胀,继而肿胀部由于营养障碍而坏死,而后形成溃疡并可出血或穿孔,最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而治愈,这些改变在婴幼儿时期可轻微,仅红肿而无溃疡形成,而且肝、肾、心脏的改变也远比成人轻。
继于上述病理改变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伤寒不典型的较多,尤其婴幼儿更为明显。小儿伤寒潜伏期7-14日,病程约4周左右,多半起病较急、高热、呕吐、抽风等表现约占1/3,其中婴幼儿抽疯为常见,初诊时常误诊为上感、肺炎早期或脑膜炎等。高热可持续5-6天,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咽痛、腹痛及鼻出血。婴幼儿时期常容易发生腹泻,次数多的小儿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一般高热时脉搏也加快,但伤寒反出现缓脉,与高热不一致,这种缓脉改变仅见于年长儿。同样,伤寒常伴有精神症状,乱说乱动,也仅见于年长儿。小儿时期的玫瑰疹出现较少,仅占全病例6-15%,皮疹见于腹部,数个或更多不等,呈玫瑰色,高出皮肤,大部在发病后4-15日出现。半数以上患儿有肝脏、脾脏肿大,常见肝脏肿大。多数病儿有轻度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婴幼儿时期白细胞的减少与否对诊断帮助不大。
为确诊伤寒,应在发病早期(一周以内)作血培养,可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率达85%,发病2-3周,可从粪便中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率也达80。而3~4周从尿中培养时阳性率仅20%。骨髓液培养阳性率最高,但只在诊断困难时才可应用。
此外,检测患儿血中肥达氏反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四周时可达90%,肥达氏反应有两种,一种为“O”凝集反应,另一种为“H”凝集反应,其效价均应在1:160以上才有意义。一般说“O”'凝集反应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H”凝集反应出现晚,持续时间长,但婴幼儿“H"凝集反应可早出现。近来发现有些病例,肥达反应可持续阴性,但血培养早期出现阳性,诊断伤寒是无疑的。
为什么病程中肥达氏反应为阴性,经分析和检查,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儿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机体无免疫反应,所以呈阴性,另一种是早期应用抑菌药物,伤寒杆菌已消失但未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故也为阴性。但这种病例均属少见。因此,诊断小儿伤寒时除注意临床症状外,还应检测血培养及肥达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