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内,但在我国,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甚至更长,老百姓只知道“尽快”把病人往医院送,但应该送往什么医院,却完全不了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拥军教授表示:“《指南》及医院名单的公布,受益最大的将是卒中患者和家属。今后卒中患者发病,家属只需在短时间内把病人送往离病人最近的卒中中心医院,即可获得及时、专业、规范的救治,这将为卒中患者争取关键的救命时间。”
脑梗急救不仅要“快”
更要送“对”医院
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脑梗死患者。脑梗一旦发生,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因此,在发病3小时内越早接受溶栓治疗,发生坏死的神经细胞越少,患者的残疾风险也会越低。研究显示: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在24小时内就可以看到症状缓解,而且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残疾的比例,并挽救患者生命。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家属在脑梗发生后只记得“尽快”把病人往医院送,但应该送往什么医院,老百姓完全不了解。国际标准规定,脑梗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内,但在我国,许多大医院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甚至更长。“如果一个病人到达你的医院,在60分钟给不上溶栓药的话,死亡几率将会增加28%。所以为了抢这28%生存的机会,必须在60分钟给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王拥军表示:“脑梗发生后,很多患者在第一时间被送往就近医院或者家属有熟人的医院,但这些医院可能未必具有溶栓条件,也不一定有针对急性脑梗患者的快速应急机制,患者宝贵的急救时间往往浪费在挂号、排队、拍片子、辗转多个科室的路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机会很快丢失了,发生残疾和失去生命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家属在卒中急救时,不仅要快,还要准,选择合适的医院将成为卒中患者急救时的关键。”
卒中病人可就近选择定点专业救治医院
认证卒中医院,这是全世界的通用做法。“急救时老百姓往往是就近就医,实际上应该是就近选择‘合适’的医院,就是有‘资质’的医院,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谁有资质。比如,有的病人住在北京阜成门,结果送到阜外医院,做了CT后发现是中风,但阜外医院是心血管医院,不是脑血管医院,病人很可能因此而耽误治疗。”王拥军介绍,作为我国首个关于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指南》,在资质、设施、人员和卒中诊疗能力等方面,《指南》明确了卒中中心建设的具体标准,包括医院的硬件、软件和过去的治疗经验,根据这些标准筛选出来的卒中中心将在卒中诊疗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设备方面相对于其他医院将更专业、更全面。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将会与120等急救机构协商,完善急性卒中患者的迅速转诊协作。
比如,每一个送往卒中中心的病人都将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性卒中团队负责,该团队包括急诊科医师、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康复师等多名专业人员,且进入卒中团队的每个组员都要经历从经验到技能、培训的多重审核;其中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负责人必须由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担任,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每人每年诊断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至少在100例以上,即每3天就经治1例患者;在设备方面,卒中中心医院都需配备24小时随时待命的常规检查实验室、可优先对可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的CT或MRI等检查设备;此外《指南》还在预防、护理等多方面明确了更详细、规范的要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表示:“在我国很多医院已将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至9个环节全部打通,或已开通卒中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卒中患者送到这些医院便可获得及时、有效、专业的急救。”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455家医院申请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未来这些医院会进入卒中就医助手的就医导航系统,患者和大众可从中获取最有利最便捷的就医帮助。该系统可通过APP直接下载,下载软件,所有455家医院的信息都在上面。当你打开后,系统将根据你的定位,按照远近顺序排列出这些医院,供患者就近就医。
牢记14字口诀
快速识别脑梗症状
《指南》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医院名单的公布,将为卒中救助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帮助,然而为全面提升我国卒中救助水平,老百姓们还应知晓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脑梗。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强调:“患者和家属快速识别脑梗症状的口诀是‘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具体是让患者做三个测试: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如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如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患者只要出现这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另外,患者和家属发现脑梗症状切记不可慌张,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急救出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拥军教授表示:“《指南》及医院名单的公布,受益最大的将是卒中患者和家属。今后卒中患者发病,家属只需在短时间内把病人送往离病人最近的卒中中心医院,即可获得及时、专业、规范的救治,这将为卒中患者争取关键的救命时间。”
脑梗急救不仅要“快”
更要送“对”医院
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脑梗死患者。脑梗一旦发生,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因此,在发病3小时内越早接受溶栓治疗,发生坏死的神经细胞越少,患者的残疾风险也会越低。研究显示: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在24小时内就可以看到症状缓解,而且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残疾的比例,并挽救患者生命。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家属在脑梗发生后只记得“尽快”把病人往医院送,但应该送往什么医院,老百姓完全不了解。国际标准规定,脑梗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内,但在我国,许多大医院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甚至更长。“如果一个病人到达你的医院,在60分钟给不上溶栓药的话,死亡几率将会增加28%。所以为了抢这28%生存的机会,必须在60分钟给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王拥军表示:“脑梗发生后,很多患者在第一时间被送往就近医院或者家属有熟人的医院,但这些医院可能未必具有溶栓条件,也不一定有针对急性脑梗患者的快速应急机制,患者宝贵的急救时间往往浪费在挂号、排队、拍片子、辗转多个科室的路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机会很快丢失了,发生残疾和失去生命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家属在卒中急救时,不仅要快,还要准,选择合适的医院将成为卒中患者急救时的关键。”
卒中病人可就近选择定点专业救治医院
认证卒中医院,这是全世界的通用做法。“急救时老百姓往往是就近就医,实际上应该是就近选择‘合适’的医院,就是有‘资质’的医院,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谁有资质。比如,有的病人住在北京阜成门,结果送到阜外医院,做了CT后发现是中风,但阜外医院是心血管医院,不是脑血管医院,病人很可能因此而耽误治疗。”王拥军介绍,作为我国首个关于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指南》,在资质、设施、人员和卒中诊疗能力等方面,《指南》明确了卒中中心建设的具体标准,包括医院的硬件、软件和过去的治疗经验,根据这些标准筛选出来的卒中中心将在卒中诊疗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设备方面相对于其他医院将更专业、更全面。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将会与120等急救机构协商,完善急性卒中患者的迅速转诊协作。
比如,每一个送往卒中中心的病人都将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性卒中团队负责,该团队包括急诊科医师、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康复师等多名专业人员,且进入卒中团队的每个组员都要经历从经验到技能、培训的多重审核;其中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负责人必须由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担任,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每人每年诊断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至少在100例以上,即每3天就经治1例患者;在设备方面,卒中中心医院都需配备24小时随时待命的常规检查实验室、可优先对可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的CT或MRI等检查设备;此外《指南》还在预防、护理等多方面明确了更详细、规范的要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表示:“在我国很多医院已将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至9个环节全部打通,或已开通卒中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卒中患者送到这些医院便可获得及时、有效、专业的急救。”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455家医院申请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未来这些医院会进入卒中就医助手的就医导航系统,患者和大众可从中获取最有利最便捷的就医帮助。该系统可通过APP直接下载,下载软件,所有455家医院的信息都在上面。当你打开后,系统将根据你的定位,按照远近顺序排列出这些医院,供患者就近就医。
牢记14字口诀
快速识别脑梗症状
《指南》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医院名单的公布,将为卒中救助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帮助,然而为全面提升我国卒中救助水平,老百姓们还应知晓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脑梗。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强调:“患者和家属快速识别脑梗症状的口诀是‘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具体是让患者做三个测试: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如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如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患者只要出现这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另外,患者和家属发现脑梗症状切记不可慌张,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急救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