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癌色变”,关于癌症的传言也从未消失过。最近很火的“癌症体质说”便是其中之一。“寒性体质易得癌”、“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癌”,说法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个比一个吓人。
并没有所谓的“癌症体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说,从专业角度看,“癌症体质”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病秧子不得癌”,这倒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人自恃身体好,生活方式不健康,不注意定期体检,身体有了异样也不太在乎,结果一得病可能就是大病。但这些都与所谓的“癌症体质”没有任何关系。
“我认为,有某些癌症家族史或受到某些病毒感染的人才是真正的易患癌人群。”罗荣城解释说,癌症的发生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感染,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宫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二是基因,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最重要的两个乳腺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是乳腺癌的分子基础,具有很高的“母女相传”倾向;三是精神长期压抑、紧张,喜欢生闷气,使得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极易导致内环境紊乱,最终引发癌症等疾患。
三大“癌症体质说”都不靠谱
中医确有体质之说,不同体质的人确实会可能易患某些疾病,那么网上所说的体质与癌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呢?专家给出了详细解释。
1.寒性体质。有传言称,“寒性体质的人阴气过剩,血液流动慢,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癌”;还有人说,“体温越高,患癌风险越低”。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不遵循温度规律。比如,口腔温度一般会比直肠低0.5℃左右,而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男性约为20/10万,女性约为14/10万,高于口腔癌的5.5/10万和2.5/10万。尝试用局部或全身升温的方法治疗癌症,靠泡澡、运动或吃什么食物来“热死癌细胞”也不靠谱。临床上有用无菌探针或高频电极针探入肿瘤局部并施加高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才能完成,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2.过敏体质。网上有人说“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敏感,能及早发现癌细胞”,但也有人说“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癌”。其实,科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过敏与癌症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两者的关系。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打喷嚏、咳嗽和瘙痒等过敏症状有助于预防肺癌、口腔癌、喉癌、皮肤癌等,但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及骨髓瘤等,这种关联却不存在。美国另一项调查了4万人的研究发现,凡是有哮喘和对某些药物或化学试剂过敏的人,比无过敏者更易发生癌症。所以,过敏和癌症的关系,还要靠科学家继续探索,普通人与其纠结于此,倒不如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更有助于防癌。
3.酸性体质。有一条传言称:“85%的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事实上,现代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概念,人的体液各有各的pH值。比如血液为7.35~7.45,属于弱碱性;胰液为8.8,碱性较强;胃液为1.5~2,是强酸性的。如果体液酸碱度失衡,身体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比如腹泻、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还哪有时间发展成癌症?至于“酸性食物导致癌症”更是无稽之谈。人体内有完善的缓冲体系,让各种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正常值范围内,多吃几块肉或者几个橘子,根本不可能改变体液的酸碱度。当然,科学研究的确发现,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可以呈酸性,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呼吸作用的代谢途径与人体正常组织不同。科学家正试图弄清这一变化的原因,以有助于癌症治疗。
六个问题自测患癌风险
罗荣城表示,老百姓在意的“癌症体质”,其实是个高危人群的概念。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针对高危因素提早给予生物预防(如注射疫苗、抗病毒治疗等)、癌前病变治疗、定期体检、减肥、适量运动等,才能真正构建防癌“防火墙”。
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癌症高危人群,不妨问自己6个问题:1.我有癌症家族史吗?如有,建议在40岁后每年查体,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2.我有癌前病变吗?包括结肠直肠的息肉、女性宫颈糜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溃疡等。3.我吸烟或常接触二手烟吗?吸烟是癌症的确切高危因素,一定要戒烟,拒绝二手烟。4.我超重吗?肥胖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密切相关。5.我吃得健康吗?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及酗酒会导致肥胖、肝损伤,腌菜、烤肉等含有许多致癌物质。6.我的心情压抑吗?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其中的C型人格被称为“癌症性格”。这类人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诸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是易发生癌症的“抑郁体质”。
最有效防癌的10个小方法
每天都出点汗。运动是最经济实惠的防癌方法。经常锻炼的人患肺癌风险可降低68%,患结直肠癌风险直降38%,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就能降低患癌风险,运动时出汗,既能燃烧多余脂肪,还可促进身体排出多种致癌物;运动利于肠道蠕动,减少粪便积存时间,降低大肠癌风险;最重要的是,运动能增强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炎症和癌细胞侵袭。每天坚持快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最好,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不要运动过猛。
新鲜果蔬不能少。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结直肠等癌症的危险性。蔬果富含膳食纤维,能缩短食物残渣停留在肠道的时间,排出潜在致癌物成人每天应吃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最好占到一半;水果200克~400克。大蒜、大葱、洋葱、卷心菜、西兰花、萝卜等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
拒绝脂肪的诱惑。红烧肉、奶油蛋糕等美食往往让人垂涎,但其中的脂肪却可能带来健康问题。脂肪与癌症关系密切,特别是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爱吃脂肪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易患癌。
多吃鸡、鱼肉。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的确美味,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吃红肉多的人患肺癌风险增加了16%;过量摄入红肉会导致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22%。
每天喝绿茶。喝茶有助于防癌早已得到证实。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时间调查,发现每天喝茶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我国研究也发现喝茶可有效预防肺癌、肝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不过,研究显示,龙井、碧螺春、毛峰等绿茶的防癌作用最好,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其次是乌龙茶,红茶最少。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人们应养成每天喝2~3杯绿茶的习惯,但必须注意茶水不要太浓太烫。
戒烟限酒减盐。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之后肝癌就会找上门来。盐和癌症是“亲戚”关系,越爱吃咸的地区,胃癌发病率越高。吸烟者最好立即戒酒,只要今天就戒,便可降低患癌风险。男性饮酒每天不应超过20克~30克酒精,女性别过10克~15克。饮食上最好清淡,除每天每人吃盐别超5克外,烹调时还要注意味精、酱油、酱料等“隐性盐”。
谨慎选用日用品。溴化阻燃剂、塑化剂、双酚A三类物质可能导致癌症,这些物质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选购日常用品时,如果闻到较大异味,应果断弃用;生活中最好少用塑胶产品,不用塑料杯装沸水,不用塑料袋装热食,以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被释放;选购家具时,尽量选亚麻、羊毛面料的产品;接触超市小票后要及时洗手。
盯住体重指数。脂肪细胞可能会间接促进癌细胞生长人们最好盯住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30则是肥胖。肥胖人群应少吃多动、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每天运动,控制体重。
适时生育,选择母乳喂养。如今,晚婚晚育已成为城市女性的普遍趋势。然而,晚育或放弃生育不利于防癌。女性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孕育过程,能增加10年免疫力,患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将大大降低。母乳喂养也有类似作用。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可使女性患癌死亡风险降低10%。
找到情绪宣泄渠道。许多癌症患者回顾患病前两三年的生活,都会看到消极情绪的影子。坏情绪是癌症的向导,压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可使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容易患癌。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身心放松,找到健康的情绪宣泄途径,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做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
并没有所谓的“癌症体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说,从专业角度看,“癌症体质”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病秧子不得癌”,这倒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人自恃身体好,生活方式不健康,不注意定期体检,身体有了异样也不太在乎,结果一得病可能就是大病。但这些都与所谓的“癌症体质”没有任何关系。
“我认为,有某些癌症家族史或受到某些病毒感染的人才是真正的易患癌人群。”罗荣城解释说,癌症的发生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感染,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宫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二是基因,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最重要的两个乳腺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是乳腺癌的分子基础,具有很高的“母女相传”倾向;三是精神长期压抑、紧张,喜欢生闷气,使得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极易导致内环境紊乱,最终引发癌症等疾患。
三大“癌症体质说”都不靠谱
中医确有体质之说,不同体质的人确实会可能易患某些疾病,那么网上所说的体质与癌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呢?专家给出了详细解释。
1.寒性体质。有传言称,“寒性体质的人阴气过剩,血液流动慢,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癌”;还有人说,“体温越高,患癌风险越低”。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不遵循温度规律。比如,口腔温度一般会比直肠低0.5℃左右,而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男性约为20/10万,女性约为14/10万,高于口腔癌的5.5/10万和2.5/10万。尝试用局部或全身升温的方法治疗癌症,靠泡澡、运动或吃什么食物来“热死癌细胞”也不靠谱。临床上有用无菌探针或高频电极针探入肿瘤局部并施加高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才能完成,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2.过敏体质。网上有人说“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敏感,能及早发现癌细胞”,但也有人说“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癌”。其实,科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过敏与癌症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两者的关系。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打喷嚏、咳嗽和瘙痒等过敏症状有助于预防肺癌、口腔癌、喉癌、皮肤癌等,但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及骨髓瘤等,这种关联却不存在。美国另一项调查了4万人的研究发现,凡是有哮喘和对某些药物或化学试剂过敏的人,比无过敏者更易发生癌症。所以,过敏和癌症的关系,还要靠科学家继续探索,普通人与其纠结于此,倒不如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更有助于防癌。
3.酸性体质。有一条传言称:“85%的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事实上,现代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概念,人的体液各有各的pH值。比如血液为7.35~7.45,属于弱碱性;胰液为8.8,碱性较强;胃液为1.5~2,是强酸性的。如果体液酸碱度失衡,身体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比如腹泻、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还哪有时间发展成癌症?至于“酸性食物导致癌症”更是无稽之谈。人体内有完善的缓冲体系,让各种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正常值范围内,多吃几块肉或者几个橘子,根本不可能改变体液的酸碱度。当然,科学研究的确发现,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可以呈酸性,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呼吸作用的代谢途径与人体正常组织不同。科学家正试图弄清这一变化的原因,以有助于癌症治疗。
六个问题自测患癌风险
罗荣城表示,老百姓在意的“癌症体质”,其实是个高危人群的概念。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针对高危因素提早给予生物预防(如注射疫苗、抗病毒治疗等)、癌前病变治疗、定期体检、减肥、适量运动等,才能真正构建防癌“防火墙”。
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癌症高危人群,不妨问自己6个问题:1.我有癌症家族史吗?如有,建议在40岁后每年查体,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2.我有癌前病变吗?包括结肠直肠的息肉、女性宫颈糜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溃疡等。3.我吸烟或常接触二手烟吗?吸烟是癌症的确切高危因素,一定要戒烟,拒绝二手烟。4.我超重吗?肥胖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密切相关。5.我吃得健康吗?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及酗酒会导致肥胖、肝损伤,腌菜、烤肉等含有许多致癌物质。6.我的心情压抑吗?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其中的C型人格被称为“癌症性格”。这类人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诸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是易发生癌症的“抑郁体质”。
最有效防癌的10个小方法
每天都出点汗。运动是最经济实惠的防癌方法。经常锻炼的人患肺癌风险可降低68%,患结直肠癌风险直降38%,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就能降低患癌风险,运动时出汗,既能燃烧多余脂肪,还可促进身体排出多种致癌物;运动利于肠道蠕动,减少粪便积存时间,降低大肠癌风险;最重要的是,运动能增强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炎症和癌细胞侵袭。每天坚持快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最好,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不要运动过猛。
新鲜果蔬不能少。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结直肠等癌症的危险性。蔬果富含膳食纤维,能缩短食物残渣停留在肠道的时间,排出潜在致癌物成人每天应吃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最好占到一半;水果200克~400克。大蒜、大葱、洋葱、卷心菜、西兰花、萝卜等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
拒绝脂肪的诱惑。红烧肉、奶油蛋糕等美食往往让人垂涎,但其中的脂肪却可能带来健康问题。脂肪与癌症关系密切,特别是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爱吃脂肪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易患癌。
多吃鸡、鱼肉。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的确美味,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吃红肉多的人患肺癌风险增加了16%;过量摄入红肉会导致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22%。
每天喝绿茶。喝茶有助于防癌早已得到证实。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时间调查,发现每天喝茶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我国研究也发现喝茶可有效预防肺癌、肝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不过,研究显示,龙井、碧螺春、毛峰等绿茶的防癌作用最好,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其次是乌龙茶,红茶最少。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人们应养成每天喝2~3杯绿茶的习惯,但必须注意茶水不要太浓太烫。
戒烟限酒减盐。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之后肝癌就会找上门来。盐和癌症是“亲戚”关系,越爱吃咸的地区,胃癌发病率越高。吸烟者最好立即戒酒,只要今天就戒,便可降低患癌风险。男性饮酒每天不应超过20克~30克酒精,女性别过10克~15克。饮食上最好清淡,除每天每人吃盐别超5克外,烹调时还要注意味精、酱油、酱料等“隐性盐”。
谨慎选用日用品。溴化阻燃剂、塑化剂、双酚A三类物质可能导致癌症,这些物质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选购日常用品时,如果闻到较大异味,应果断弃用;生活中最好少用塑胶产品,不用塑料杯装沸水,不用塑料袋装热食,以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被释放;选购家具时,尽量选亚麻、羊毛面料的产品;接触超市小票后要及时洗手。
盯住体重指数。脂肪细胞可能会间接促进癌细胞生长人们最好盯住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30则是肥胖。肥胖人群应少吃多动、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每天运动,控制体重。
适时生育,选择母乳喂养。如今,晚婚晚育已成为城市女性的普遍趋势。然而,晚育或放弃生育不利于防癌。女性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孕育过程,能增加10年免疫力,患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将大大降低。母乳喂养也有类似作用。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可使女性患癌死亡风险降低10%。
找到情绪宣泄渠道。许多癌症患者回顾患病前两三年的生活,都会看到消极情绪的影子。坏情绪是癌症的向导,压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可使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容易患癌。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身心放松,找到健康的情绪宣泄途径,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做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