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相信是每个女性的烦恼,不仅仅是因为经常会发生染脏衣服的尴尬现象,原发性痛经更是没个女性朋友的痛苦。吃止痛药止痛不能根治还会伤害身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中药,虽然中药难喝,但这是即可以根治有安全的方法。那么来给大家介绍教大家几个调理痛经中药的配方。
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调经姐妹丸。
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中成药;痛经丸。
3、湿热淤结:经前经期小腹灼痛而胀,拒按,或伴腰骶部胀坠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经来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除湿,祛淤止痛。方药:丹皮、黄柏、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元胡各10克,生地、赤芍、莪术、败酱草、生苡仁各15克。中成药:愈带丸。
4、胞宫虚寒:经行小腹冷痛,连及腰骶,喜温喜按,经量少,质稀,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阳暖宫,调经止痛。方药:吴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当归、赤药、丹皮、麦冬各15克,艾叶6克。中成药:参茸鹿胎丸。中医治疗痛经主要是通过调理,如果有这方面症状的,可以提前进行中医治疗,这样比较有效。
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调经姐妹丸。
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中成药;痛经丸。
3、湿热淤结:经前经期小腹灼痛而胀,拒按,或伴腰骶部胀坠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经来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除湿,祛淤止痛。方药:丹皮、黄柏、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元胡各10克,生地、赤芍、莪术、败酱草、生苡仁各15克。中成药:愈带丸。
4、胞宫虚寒:经行小腹冷痛,连及腰骶,喜温喜按,经量少,质稀,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阳暖宫,调经止痛。方药:吴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当归、赤药、丹皮、麦冬各15克,艾叶6克。中成药:参茸鹿胎丸。中医治疗痛经主要是通过调理,如果有这方面症状的,可以提前进行中医治疗,这样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