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尿崩症就是有垂体导致的激素分泌异常,这样才会出现尿崩症的,尿崩症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了肾小球的重吸收也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和观察。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ADH又称血管加压素(VP),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为分子量1084的9肽。ADH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达其末梢,储存于垂体后叶中。在生理刺激下垂体后叶以固定比例释放抗利尿激素及其运载蛋白神经垂体素(neurophysinII)。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此外还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绪、气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口服药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咖啡、可可类饮料。
(2)氯磺丙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0.125~0.25g,每日1~2次,服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3)安妥明: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用量0.2~0.5g/次,每日3次。长期应用有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ADH又称血管加压素(VP),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为分子量1084的9肽。ADH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达其末梢,储存于垂体后叶中。在生理刺激下垂体后叶以固定比例释放抗利尿激素及其运载蛋白神经垂体素(neurophysinII)。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此外还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绪、气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口服药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咖啡、可可类饮料。
(2)氯磺丙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0.125~0.25g,每日1~2次,服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3)安妥明: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用量0.2~0.5g/次,每日3次。长期应用有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