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现了头皮疼引发耳朵疼的现象,那么就要小心是中耳炎了,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的,虽然是常见疾病,但是危害很大,耳鸣,耳痛现象很明显,及时治疗避免导致耳聋。
一、中耳炎的症状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耳可能听觉失灵。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二、中耳炎中医治疗
1、风邪滞窍
【症状】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
【治法】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
【方药】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川芎,柴胡,香附。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杏仁,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荆芥,防风,甘草;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
【症状】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柴胡,当归,陈皮,辛夷,茯苓,泽泻,石菖蒲,车前子,葛根,木通;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
【症状】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地龙,黄精,葛根,丝瓜络,路路通.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一、中耳炎的症状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耳可能听觉失灵。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二、中耳炎中医治疗
1、风邪滞窍
【症状】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
【治法】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
【方药】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川芎,柴胡,香附。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杏仁,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荆芥,防风,甘草;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
【症状】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柴胡,当归,陈皮,辛夷,茯苓,泽泻,石菖蒲,车前子,葛根,木通;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
【症状】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地龙,黄精,葛根,丝瓜络,路路通.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