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就会容易引起身体湿热重的情况,体内有湿热会容易出现喉咙痰多,嘴巴发苦,发粘,容易出现很厚的舌苔,而头发也会容易出现很油腻的症状,容易导致皮肤长痘痘,大便稀,不成形等症状。
身体湿热症状
嗓子很难受,总感觉喉咙里有痰却咳不出来,还觉得浑身黏糊糊的。
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武月萍博士说,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土生金,“土”受侵袭影响到肺“金”,就有痰却咳不出来。
种类
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身体湿热症状
嗓子很难受,总感觉喉咙里有痰却咳不出来,还觉得浑身黏糊糊的。
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武月萍博士说,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土生金,“土”受侵袭影响到肺“金”,就有痰却咳不出来。
种类
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