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流行传染,多发于小孩子之间,它的病因主要由于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以及免疫性,所以人们在了解它的病因之后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在发现自身有类似症状时就可以及时地参与治疗。
一、病原学
腺病毒为DNA病毒,属腺病毒科。因能致淋巴结(腺)、咽及结膜炎症,又称腺―咽―结膜病毒(简称APC病毒)。电镜下观察,呈20面体颗粒,直径为70~80nm,核心由双股DNA和蛋白质组成,外有核壳,上有252个壳粒,由240个六邻体和12个五邻体组成)。外无类脂质包膜,故能耐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耐酸,不耐热,56℃30分种能使本病毒灭活。本病毒可用人胚肾、猴肾、人羊膜等细胞培养分离和繁殖。目前已知至少有35个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无交叉免疫力,最常见的致病型为1~8型。
二、病因
1、培养特性
人类腺病毒无敏感动物,也不能在鸡胚中生长。但能在来源于人的多种细胞培养中增殖,引起明显CPE:细胞肿胀变圆、集聚成葡萄串状,并可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2、抵抗力
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酸并能耐受蛋白酶及胆汁的作用。在室温中可存活10d以上,56℃30min灭活。
3、致病性
腺病毒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在扁桃体、增殖腺、肠系膜淋巴结等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不形成病毒血症。
腺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大多无症状。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小儿急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某些型别腺病毒可引起婴儿腹泻,称肠道腺病毒。此外,还能导致其它一些临床疾病,如小儿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某些由机体免疫反应介导的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例如,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是却可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要判断是否与免疫反应有关,可在接种疫苗后,看看自然感染者的病情是否加重,如果是,那么很可能是有关的。
其中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北方儿童的一种常见病,1958年曾有过大流行。A组腺病毒在体外具有转化细胞的性质,并能对新生地鼠致癌。但迄今尚未见在人体致癌的报告。
4、免疫性
腺病毒感染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对同型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免疫力持久。
三、临床表现
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类型: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流清鼻涕、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半数病例咽部出现白色渗出物及颈淋巴结肿大,多于3~4天后退热,全身症状减轻,但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2周。
②腺病毒肺炎。主要由3型和7型引起。多见于儿童,可继发于麻疹后。病变呈点片状或为融合性肺炎,炎症可延及整个肺叶。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扇、胸痛等,亦可发生胸膜炎。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并可发生心功能不全,乃至死亡。
③咽结合膜热。最常见的病原为3型,但1、2、5、6、7及14型亦可引起。常在儿童中引起流行。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单侧或双侧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肿大。病程5日左右。
④眼部感染。可表现为滤泡性结膜炎,主要由3及7型引起,结膜明显充血,睑结膜可见多数滤泡,亦可表现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8型及19型引起,先有结膜炎,后出现角膜炎,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能引起视力障碍,多在游泳者中流行。
⑤其他。可表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粪便中可分离出腺病毒,也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在器官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脑炎和脑膜炎。
一、病原学
腺病毒为DNA病毒,属腺病毒科。因能致淋巴结(腺)、咽及结膜炎症,又称腺―咽―结膜病毒(简称APC病毒)。电镜下观察,呈20面体颗粒,直径为70~80nm,核心由双股DNA和蛋白质组成,外有核壳,上有252个壳粒,由240个六邻体和12个五邻体组成)。外无类脂质包膜,故能耐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耐酸,不耐热,56℃30分种能使本病毒灭活。本病毒可用人胚肾、猴肾、人羊膜等细胞培养分离和繁殖。目前已知至少有35个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无交叉免疫力,最常见的致病型为1~8型。
二、病因
1、培养特性
人类腺病毒无敏感动物,也不能在鸡胚中生长。但能在来源于人的多种细胞培养中增殖,引起明显CPE:细胞肿胀变圆、集聚成葡萄串状,并可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2、抵抗力
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酸并能耐受蛋白酶及胆汁的作用。在室温中可存活10d以上,56℃30min灭活。
3、致病性
腺病毒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在扁桃体、增殖腺、肠系膜淋巴结等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不形成病毒血症。
腺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大多无症状。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小儿急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某些型别腺病毒可引起婴儿腹泻,称肠道腺病毒。此外,还能导致其它一些临床疾病,如小儿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某些由机体免疫反应介导的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例如,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是却可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要判断是否与免疫反应有关,可在接种疫苗后,看看自然感染者的病情是否加重,如果是,那么很可能是有关的。
其中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北方儿童的一种常见病,1958年曾有过大流行。A组腺病毒在体外具有转化细胞的性质,并能对新生地鼠致癌。但迄今尚未见在人体致癌的报告。
4、免疫性
腺病毒感染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对同型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免疫力持久。
三、临床表现
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类型: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流清鼻涕、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半数病例咽部出现白色渗出物及颈淋巴结肿大,多于3~4天后退热,全身症状减轻,但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2周。
②腺病毒肺炎。主要由3型和7型引起。多见于儿童,可继发于麻疹后。病变呈点片状或为融合性肺炎,炎症可延及整个肺叶。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扇、胸痛等,亦可发生胸膜炎。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并可发生心功能不全,乃至死亡。
③咽结合膜热。最常见的病原为3型,但1、2、5、6、7及14型亦可引起。常在儿童中引起流行。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单侧或双侧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肿大。病程5日左右。
④眼部感染。可表现为滤泡性结膜炎,主要由3及7型引起,结膜明显充血,睑结膜可见多数滤泡,亦可表现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8型及19型引起,先有结膜炎,后出现角膜炎,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能引起视力障碍,多在游泳者中流行。
⑤其他。可表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粪便中可分离出腺病毒,也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在器官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脑炎和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