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上厕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肛门疼痛,大便干结,严重的会出现便血,便血有的是水滴状的,有的是渗透型的,还有的是喷射型的便血,除了和痔疮有关,另外也不排除是和消化道系统有关系,便血包括全身性的疾病,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根据个人的年龄,病理性因素,以及最近的身体特征判断,便血的具体原因。
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因为出血位置比较靠上,红细胞经过消化道之后,大便会呈现黑色,我们称之为柏油样便。出血量如果较少,可能不容易被觉察。量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多提示食道、胃十二指肠有出血,常见的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下消化道出血由于位置比较靠下,血便大多呈现鲜红或者暗红色。比较常见的有肛裂、痔疮、息肉、迈克尔憩室、肿瘤等。腹泻时间长、肛周皮肤黏膜破损的患儿也会出现血便。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寄生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食物药物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都会引起便血。
以上是常见原因,不同原因的出血有一定特点,在详细检查之前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做出初步判断。
1.年龄:
①新生儿:重点排除咽下其他部位的血,或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
②婴幼儿:重点排除肠套叠、肠息肉、肛裂、迈克尔憩室;
③学龄期要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出血、过敏性紫癜等。
2.颜色及出血量:
①少量便血、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出血;
②大量便血,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
③果酱样便是血和黏液混合似黏冻样的大便,如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要考虑肠套叠。
④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
⑤6月以内婴儿,没有明显肉眼血便,仅潜血试验阳性,伴有湿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性大。
⑥脓血便:无疼痛注意排除息肉,有腹痛注意痢疾、寄生虫病等。
3.与排便关系:
①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痔疮、肛裂;
②伴有剧烈腹痛: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③排便时疼痛:肛裂。
综上:出现血便,首先明确是否是出血,然后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最后依靠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家长遇到血便及时送检大便并详细询问医生,切勿延误病情!
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因为出血位置比较靠上,红细胞经过消化道之后,大便会呈现黑色,我们称之为柏油样便。出血量如果较少,可能不容易被觉察。量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多提示食道、胃十二指肠有出血,常见的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下消化道出血由于位置比较靠下,血便大多呈现鲜红或者暗红色。比较常见的有肛裂、痔疮、息肉、迈克尔憩室、肿瘤等。腹泻时间长、肛周皮肤黏膜破损的患儿也会出现血便。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寄生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食物药物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都会引起便血。
以上是常见原因,不同原因的出血有一定特点,在详细检查之前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做出初步判断。
1.年龄:
①新生儿:重点排除咽下其他部位的血,或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
②婴幼儿:重点排除肠套叠、肠息肉、肛裂、迈克尔憩室;
③学龄期要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出血、过敏性紫癜等。
2.颜色及出血量:
①少量便血、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出血;
②大量便血,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
③果酱样便是血和黏液混合似黏冻样的大便,如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要考虑肠套叠。
④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
⑤6月以内婴儿,没有明显肉眼血便,仅潜血试验阳性,伴有湿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性大。
⑥脓血便:无疼痛注意排除息肉,有腹痛注意痢疾、寄生虫病等。
3.与排便关系:
①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痔疮、肛裂;
②伴有剧烈腹痛: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③排便时疼痛:肛裂。
综上:出现血便,首先明确是否是出血,然后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最后依靠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家长遇到血便及时送检大便并详细询问医生,切勿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