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皮肤上经常会出现红斑,红斑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叫游走性红斑,这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这种疾病有不同的分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可能会损害神经系统,有可能会出现脑膜炎等疾病,因此需要及时治疗,下面介绍科学治疗方法。
第一、药物治疗
对皮肤损害(多发性游走性红斑)和内脏病变的治疗基本相同。抗生素的疗效十分显著。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或头孢呋辛口服,头孢三嗪或青霉素G静脉注射均可酌情选用(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多西环素)。口服药疗程为21~30d,静脉给药疗程为14~21d。如能在被蜱叮咬后72h之内口服多西环素(200mg)可减少发生Lyme病的机会。上述药物也能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肌炎、复发性关节炎和脑膜脑炎)。泼尼松对脑膜炎有效,抗疟药可缓解慢性关节炎症状。红霉素对本病无效。
与治疗其他螺旋体病相似,在本病用药之初(24h内)部分患者(15%)可出现吉海(Jarisch-Herxheimer)反应。全身反应似流感样,包括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恶心、心悸等。此反应还可致孕妇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应给予必要的医疗监护和处理,但不应就此不治疗或推迟治疗。预防方法可由小剂量开始治疗;也可在疗前给予短疗程泼尼松,每日20mg,分2次口服,持续3d;但目前不主张预防性用药,一旦发生此反应时,应对症处理,必要时住院治疗。
第二、临床表现
Lyme病分3期。
第1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以蜱叮咬处为中心,出现炎症性环状红斑,边缘宽(1cm以上),触之硬,无鳞屑。50%~70%患者可出现这种原发皮损。在其他未受叮咬的部位有时也可出现继发性皮损,成批地或陆续地发生。邻近的皮疹可相互融合。偶尔可出现淋巴细胞瘤样结节。自觉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或轻痒。患者同时出现流感样症状。
第2期: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脏和关节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性脑炎、脑膜炎和脑神经损害症状(如面瘫)。心脏病变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炎和心肌炎。关节和其他症状包括关节炎、发热、肌痛、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此外,还有血沉快、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冷球蛋白血症、C1q结合增高、血尿和蛋白尿等。
第3期:偶可出现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或严重程度不一的关节炎。
皮损的组织病理象无特异性改变,除非能找到螺旋体(Warthin-Starry银染色)。
第三、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称灰皮肤病。Ramirez(1957)首先记载,表现为红斑或淡灰色色素沉着,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本病多见于拉美国家。国内李伯埙等(1980)报告3例,李绍兴等(1983)报告1例。以后国内陆续有病例报告。病因不明,有认为是持久性红斑的一型,或是Riehl黑变病的特殊类型。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李伯埙等报告病例认为与日晒、昆虫叮咬有关。范志莘(1987)报告病例有谷氨酸氨基移换酶值升高,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损伤肝脏有关。初起为红斑,散在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宁险峰(1992)报告的病例,皮疹累及两手掌,颇为特殊。红斑境界清楚,以后红斑色淡转为淡灰色。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形。本病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通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无特效疗法。
环状红斑(erythemaannulare)是一组以环状或回状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即血管扩张充血或细胞浸润在皮肤上的表现。通常包括单纯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慢性迁移性红斑和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等疾病。单纯性回状红斑(erythemasimplexguratum)系变应性血管反应,多见于女青年。
第一、药物治疗
对皮肤损害(多发性游走性红斑)和内脏病变的治疗基本相同。抗生素的疗效十分显著。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或头孢呋辛口服,头孢三嗪或青霉素G静脉注射均可酌情选用(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多西环素)。口服药疗程为21~30d,静脉给药疗程为14~21d。如能在被蜱叮咬后72h之内口服多西环素(200mg)可减少发生Lyme病的机会。上述药物也能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肌炎、复发性关节炎和脑膜脑炎)。泼尼松对脑膜炎有效,抗疟药可缓解慢性关节炎症状。红霉素对本病无效。
与治疗其他螺旋体病相似,在本病用药之初(24h内)部分患者(15%)可出现吉海(Jarisch-Herxheimer)反应。全身反应似流感样,包括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恶心、心悸等。此反应还可致孕妇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应给予必要的医疗监护和处理,但不应就此不治疗或推迟治疗。预防方法可由小剂量开始治疗;也可在疗前给予短疗程泼尼松,每日20mg,分2次口服,持续3d;但目前不主张预防性用药,一旦发生此反应时,应对症处理,必要时住院治疗。
第二、临床表现
Lyme病分3期。
第1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以蜱叮咬处为中心,出现炎症性环状红斑,边缘宽(1cm以上),触之硬,无鳞屑。50%~70%患者可出现这种原发皮损。在其他未受叮咬的部位有时也可出现继发性皮损,成批地或陆续地发生。邻近的皮疹可相互融合。偶尔可出现淋巴细胞瘤样结节。自觉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或轻痒。患者同时出现流感样症状。
第2期: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脏和关节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性脑炎、脑膜炎和脑神经损害症状(如面瘫)。心脏病变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炎和心肌炎。关节和其他症状包括关节炎、发热、肌痛、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此外,还有血沉快、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冷球蛋白血症、C1q结合增高、血尿和蛋白尿等。
第3期:偶可出现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或严重程度不一的关节炎。
皮损的组织病理象无特异性改变,除非能找到螺旋体(Warthin-Starry银染色)。
第三、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称灰皮肤病。Ramirez(1957)首先记载,表现为红斑或淡灰色色素沉着,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本病多见于拉美国家。国内李伯埙等(1980)报告3例,李绍兴等(1983)报告1例。以后国内陆续有病例报告。病因不明,有认为是持久性红斑的一型,或是Riehl黑变病的特殊类型。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李伯埙等报告病例认为与日晒、昆虫叮咬有关。范志莘(1987)报告病例有谷氨酸氨基移换酶值升高,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损伤肝脏有关。初起为红斑,散在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宁险峰(1992)报告的病例,皮疹累及两手掌,颇为特殊。红斑境界清楚,以后红斑色淡转为淡灰色。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形。本病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通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无特效疗法。
环状红斑(erythemaannulare)是一组以环状或回状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即血管扩张充血或细胞浸润在皮肤上的表现。通常包括单纯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慢性迁移性红斑和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等疾病。单纯性回状红斑(erythemasimplexguratum)系变应性血管反应,多见于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