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血管堵塞,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下肢静脉炎,这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青壮年是患病的高发群体,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肿胀疼痛,有烧灼感等症状表现,发病的部位会出现条索状物或者硬结的症状,还会引起局部的皮肤色素沉着,由于受到血管内壁的不良刺激,常常会诱发炎症,对于患者的健康危害比较大,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比较多,首先要加强调理,保持充分的休息,另外要及时进行抗凝治疗,严重了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一般疗法:以预防为主,病后及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长期静脉输液应定期更换注射静脉;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需卧床,抬高肢体30°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2)抗凝疗法:局限性浅静脉炎一般不需要抗凝,广泛或进行性浅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应给予抗凝。
(3)手术疗法:有发生肺栓塞危险者可行近端静脉结扎;出现肢体坏疽需行截肢(趾)手术;四肢有残留结节条状物而时常疼痛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4)局部疗法:可给予局部热敷、热疗等;慢性静脉淤滞引起水肿者可着弹性袜。
下肢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发生下肢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下肢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下肢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下肢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1)一般疗法:以预防为主,病后及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长期静脉输液应定期更换注射静脉;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需卧床,抬高肢体30°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2)抗凝疗法:局限性浅静脉炎一般不需要抗凝,广泛或进行性浅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应给予抗凝。
(3)手术疗法:有发生肺栓塞危险者可行近端静脉结扎;出现肢体坏疽需行截肢(趾)手术;四肢有残留结节条状物而时常疼痛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4)局部疗法:可给予局部热敷、热疗等;慢性静脉淤滞引起水肿者可着弹性袜。
下肢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发生下肢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下肢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下肢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下肢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