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人来说有句话是"一白遮三丑",这句俗语就告诉我们从古至今,皮肤的白皙对女人美貌的影响。可是黄褐斑对于这个相当于是最大的破坏者,好好的脸上冒出一块块黄褐色的斑,虽然不疼不痒的,但是也影响美观啊,幸亏有人说六味地黄丸能治黄褐斑,这是真的吗?下面就先来了解一下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功效。
黄褐斑中医“黧黑黯(黑曾)”,“面黑黑(皮干)”等,与肾气盛衰有关,肾气不足,五脏失充、血脉淤滞、头面肌肤失濡所致。故提出应用补肾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的治疗方法,撷中医补肾方“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入菟丝子、肉苁蓉、僵蚕、丹参、何首乌、鸡血藤等为基本方,并结合辨证论治,取得显效。
基本方:山茱萸10g,熟地黄15g,淮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菟丝子12g,泽泻8g,僵蚕10g,首乌15g,肉苁蓉10g,丹参10g,鸡血藤15g.
辨证加减:
1、偏肾阴虚者,心烦寐差,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将基本方之熟地改生地;酌加枸杞、桑椹子等。
2、偏肾阳虚者,面白肢冷,足膝酸软,大便溏薄,白带清稀,经色暗淡,惫期不至,舌质暗淡,脉细弱。基本方中酌入鹿角霜、牛膝等,一般不用肉桂、附子大辛大热之品。
3、偏气滞血瘀者,病程多较长,斑色深,面垢不华,或兼有痛经、经血夹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舌质暗有瘀斑或紫气、脉涩等。基本方中酌入败酱草、赤芍药、莪术、牛膝等化瘀通络之品。
4、偏夹湿邪者,斑色多较淡,面垢如蒙尘、脸色虚浮,便塘,白带清稀量多,或皮损处有痒感,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者。基本方去熟地,丹皮;酌入苡米、赤小豆等。
应用上法治疗42例病人,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大部分病人都曾外用过“美容药”,或服用各种维生素而未效。服上药6天为1个疗程,大多数患者治疗3-4个疗程。黄褐斑完全消失,症状痊愈,停药3个月未复发,为痊愈,共18例,占42%;黄褐斑明显缩小,与周围皮色无明显差别,症状基本痊愈,3个月未复发,为好转,共21例。占50%;经治疗4个疗程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者,共3例,占7%。总有效率93%。
黄褐斑中医“黧黑黯(黑曾)”,“面黑黑(皮干)”等,与肾气盛衰有关,肾气不足,五脏失充、血脉淤滞、头面肌肤失濡所致。故提出应用补肾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的治疗方法,撷中医补肾方“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入菟丝子、肉苁蓉、僵蚕、丹参、何首乌、鸡血藤等为基本方,并结合辨证论治,取得显效。
基本方:山茱萸10g,熟地黄15g,淮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菟丝子12g,泽泻8g,僵蚕10g,首乌15g,肉苁蓉10g,丹参10g,鸡血藤15g.
辨证加减:
1、偏肾阴虚者,心烦寐差,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将基本方之熟地改生地;酌加枸杞、桑椹子等。
2、偏肾阳虚者,面白肢冷,足膝酸软,大便溏薄,白带清稀,经色暗淡,惫期不至,舌质暗淡,脉细弱。基本方中酌入鹿角霜、牛膝等,一般不用肉桂、附子大辛大热之品。
3、偏气滞血瘀者,病程多较长,斑色深,面垢不华,或兼有痛经、经血夹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舌质暗有瘀斑或紫气、脉涩等。基本方中酌入败酱草、赤芍药、莪术、牛膝等化瘀通络之品。
4、偏夹湿邪者,斑色多较淡,面垢如蒙尘、脸色虚浮,便塘,白带清稀量多,或皮损处有痒感,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者。基本方去熟地,丹皮;酌入苡米、赤小豆等。
应用上法治疗42例病人,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大部分病人都曾外用过“美容药”,或服用各种维生素而未效。服上药6天为1个疗程,大多数患者治疗3-4个疗程。黄褐斑完全消失,症状痊愈,停药3个月未复发,为痊愈,共18例,占42%;黄褐斑明显缩小,与周围皮色无明显差别,症状基本痊愈,3个月未复发,为好转,共21例。占50%;经治疗4个疗程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者,共3例,占7%。总有效率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