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体都出现一个亚健康的状态,或多或少的会引发一些疾病,比如说寒凝血瘀,这种情况算是中医上面的定义,在发生的时候通常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当中出现一个不同的症状,最普遍的就是会发现自己的皮肤上面疼痛,不过疼痛的症状是游走的,不是固定在一个部位,所以说要在病情逐渐变得严重后就及时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临床表现
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症瘕(症: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结块无常,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痛症及血证。
1.瘀阻于肺
证候:胸痛咳嗽,气促,甚者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如塞,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理气,行瘀通络。主方:桃仁红花煎。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2.瘀阻于心
证候:胸闷疼痛,痛引肩背,心悸,口唇青紫,舌质青紫或淤斑、瘀点,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理气通脉。主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桂枝、赤芍、枳壳、郁金等。
3.瘀阻于胃
证候:胃痛,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有包块,入夜尤甚,甚者便血或呕血,舌质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化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等。
4.瘀阻于肝
证候:胁痛痞块,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脉弦涩。治则:祛瘀通络,疏肝理气。主方:膈下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赤芍、乌药、枳壳、延胡索等。
临床表现
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症瘕(症: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结块无常,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痛症及血证。
1.瘀阻于肺
证候:胸痛咳嗽,气促,甚者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如塞,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理气,行瘀通络。主方:桃仁红花煎。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2.瘀阻于心
证候:胸闷疼痛,痛引肩背,心悸,口唇青紫,舌质青紫或淤斑、瘀点,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理气通脉。主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桂枝、赤芍、枳壳、郁金等。
3.瘀阻于胃
证候:胃痛,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有包块,入夜尤甚,甚者便血或呕血,舌质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化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等。
4.瘀阻于肝
证候:胁痛痞块,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脉弦涩。治则:祛瘀通络,疏肝理气。主方:膈下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赤芍、乌药、枳壳、延胡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