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生宝宝的时候会失血然后加上用力还有出汗等原因就会导致身体比较虚弱,一般都是气血两虚的症状,所以想要补救就应该调理气血,可以食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调理,也可以选择食用中药的方法进行调理,只要补好气血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产褥期的病因
1.宫缩痛
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吸吮乳头可以放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宫缩痛一般可以承受,多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用药,但也可酌情给予孕妇镇痛药。
2.恶露
产后随着蜕膜组织的脱落会有不等量的阴道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称为恶露。显微镜下其主要为红细胞、坏死的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细菌。一般恶露持续4周甚至持续到产后56日,总量可达500ml。如果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者感染,可使恶露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恶露可分为以下三类。
(1)血性恶露:产后最初3日,恶露中血液较多,使其呈红色,主要为大量的小血块、少量胎膜、坏死蜕膜。
(2)浆液恶露:产后3日以后,恶露颜色很快变浅呈淡红色,主要为少量血液坏死蜕膜、宫腔渗液、细菌。
(3)白色恶露:产后大约10日以后,由于白细胞的增多及液体成分减少,恶露呈现白色或黄色,主要为坏死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大量白细胞和细菌等。
3.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孕期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大量汗液,在睡眠时明显,习称“褥汗”,产后1周内好转,不属于病态。此时应注意衣服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新鲜,但不要让冷空气直吹产妇,以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4.体温
体温应低于38℃。
5.脉搏
产后心率低于孕前水平,可以慢至40~50次/分,产后2—6周恢复至孕前水平。
6.血压
在产褥期平稳,波动不大,与孕前血压相当。
7.呼吸
波动于14一16次/分。
8.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成圆形,宫底即刻降至脐下一横指,产后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子宫底,直至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产后哺乳,吸吮乳头反射性地引起缩宫素分泌增加,故子宫下降速度较不哺乳者快。
症状
产褥期的症状
诊断:主要是对产妇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监测,尤其是体温的监测。
检查
产褥期的检查
1.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
(1)产褥期为严重并发症的好发时期,如产后出血、产后子痫、羊水栓塞和产后心力衰竭等,必须严密观察,有人也称该期为第四产程。
(2)产后2小时内仍应在产房内观察,主要观察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分娩后应立即测量血压和脉搏,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心率、血压、呼吸,离开产房前再测一次。若产后两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一起送回病房。
2.产后1周
主要还是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的监测,尤其是体温,如有异常一定要积极寻找原因,有内科合并症应多注意相应疾病的观察和处理,同时注意预防产后出血。
3.大小便
(1)排尿: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小便,主要原因是膀胱因麻醉或外阴损伤的疼痛等使膀胱的敏感性减弱。注意观察膀胱,防止过度膨胀。
1)对产后不能小便的产妇,可选择以下方法:①可先用温开水冲洗会阴、按摩膀胱、热敷下腹部等法诱导排尿;②用药物兴奋膀胱肌以促进排尿。常用新斯的明lmg,肌内注射。
2)导尿:如果产妇在上述保守疗法后仍未排尿,很有可能是产妇已经失去了排尿的能力,应在严格无菌的操作下导尿,以便排空膀胱,恢复膀胱的自控和感觉。
当拔除尿管后4小时后仍不能排空尿,必须再插尿管并记录尿量。如果尿量大于200ml,表明膀胱功能并未恢复,应留置尿管至第2日,同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具体视医疗单位及患者情况定,一般用药3日即可。如果小于200ml,可以拔除尿管。
(2)排便:产妇在产后活动较少,且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较弱,加之产褥早期腹肌和盆底肌肉张力较低,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增加,常常发生便秘,产妇多为功能性便秘。
产褥期的病因
1.宫缩痛
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吸吮乳头可以放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宫缩痛一般可以承受,多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用药,但也可酌情给予孕妇镇痛药。
2.恶露
产后随着蜕膜组织的脱落会有不等量的阴道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称为恶露。显微镜下其主要为红细胞、坏死的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细菌。一般恶露持续4周甚至持续到产后56日,总量可达500ml。如果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者感染,可使恶露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恶露可分为以下三类。
(1)血性恶露:产后最初3日,恶露中血液较多,使其呈红色,主要为大量的小血块、少量胎膜、坏死蜕膜。
(2)浆液恶露:产后3日以后,恶露颜色很快变浅呈淡红色,主要为少量血液坏死蜕膜、宫腔渗液、细菌。
(3)白色恶露:产后大约10日以后,由于白细胞的增多及液体成分减少,恶露呈现白色或黄色,主要为坏死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大量白细胞和细菌等。
3.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孕期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大量汗液,在睡眠时明显,习称“褥汗”,产后1周内好转,不属于病态。此时应注意衣服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新鲜,但不要让冷空气直吹产妇,以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4.体温
体温应低于38℃。
5.脉搏
产后心率低于孕前水平,可以慢至40~50次/分,产后2—6周恢复至孕前水平。
6.血压
在产褥期平稳,波动不大,与孕前血压相当。
7.呼吸
波动于14一16次/分。
8.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成圆形,宫底即刻降至脐下一横指,产后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子宫底,直至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产后哺乳,吸吮乳头反射性地引起缩宫素分泌增加,故子宫下降速度较不哺乳者快。
症状
产褥期的症状
诊断:主要是对产妇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监测,尤其是体温的监测。
检查
产褥期的检查
1.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
(1)产褥期为严重并发症的好发时期,如产后出血、产后子痫、羊水栓塞和产后心力衰竭等,必须严密观察,有人也称该期为第四产程。
(2)产后2小时内仍应在产房内观察,主要观察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分娩后应立即测量血压和脉搏,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心率、血压、呼吸,离开产房前再测一次。若产后两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一起送回病房。
2.产后1周
主要还是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的监测,尤其是体温,如有异常一定要积极寻找原因,有内科合并症应多注意相应疾病的观察和处理,同时注意预防产后出血。
3.大小便
(1)排尿: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小便,主要原因是膀胱因麻醉或外阴损伤的疼痛等使膀胱的敏感性减弱。注意观察膀胱,防止过度膨胀。
1)对产后不能小便的产妇,可选择以下方法:①可先用温开水冲洗会阴、按摩膀胱、热敷下腹部等法诱导排尿;②用药物兴奋膀胱肌以促进排尿。常用新斯的明lmg,肌内注射。
2)导尿:如果产妇在上述保守疗法后仍未排尿,很有可能是产妇已经失去了排尿的能力,应在严格无菌的操作下导尿,以便排空膀胱,恢复膀胱的自控和感觉。
当拔除尿管后4小时后仍不能排空尿,必须再插尿管并记录尿量。如果尿量大于200ml,表明膀胱功能并未恢复,应留置尿管至第2日,同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具体视医疗单位及患者情况定,一般用药3日即可。如果小于200ml,可以拔除尿管。
(2)排便:产妇在产后活动较少,且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较弱,加之产褥早期腹肌和盆底肌肉张力较低,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增加,常常发生便秘,产妇多为功能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