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骨骼相当复杂,各个部位的骨骼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人们最重要的支撑,骨骼于骨骼之间通过关节连接,而关节外部包裹了韧带,这是一种强度非常高的连接组织,负责骨骼的各个动作协调,例如,膝关节的韧带连接使得膝关节的活动性和支撑性增强。而膝关节韧带因为外力作用而断裂时需要修复才能够恢复人的行走能力,下面就来看看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怎么护理呢?
第一周:
1、休息状态: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支具0度。
2、下地:可用双柺下地行走,行走时间根据肿胀和耐受情况决定,患肢不负重,支具必须调整至0度。
3、屈曲活动度:从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90°,需在支具保护下进行,支具调节不可以超过90°。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训练:
a、仰卧位屈膝训练--膝关节伸直到0度,然后逐渐屈曲,屈膝时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
b、坐位屈曲训练-坐在床边或高凳上,患肢自然下垂,可用健侧下肢辅助保护和控制患肢。
4、伸直训练:支具0度,平放在床面上,足跟处用枕头垫高,使膝关节悬空。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
5、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匀速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作用为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预防下肢血栓,每3小时一次,每次一组,每组30个。
6、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伸直膝关节,用腘窝压床面并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略作休息后重复,每日4次,每次10~20分钟。
7、直腿抬高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后离开床面,10/15厘米,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略作休息后重复;或者抬起后保持到不能坚持,每天锻炼3组,每组10~20分钟。
第二周:
训练方案大体上同第一周,此阶段疼痛肿胀较第一周明显减轻,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肌力训练的强度,适当增加下地的时间。允许轻度的负重,需遵循以下原则:负重不屈曲(支具0度);屈曲不负重(指床上的活动度训练)。
第一周:
1、休息状态: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支具0度。
2、下地:可用双柺下地行走,行走时间根据肿胀和耐受情况决定,患肢不负重,支具必须调整至0度。
3、屈曲活动度:从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90°,需在支具保护下进行,支具调节不可以超过90°。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训练:
a、仰卧位屈膝训练--膝关节伸直到0度,然后逐渐屈曲,屈膝时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
b、坐位屈曲训练-坐在床边或高凳上,患肢自然下垂,可用健侧下肢辅助保护和控制患肢。
4、伸直训练:支具0度,平放在床面上,足跟处用枕头垫高,使膝关节悬空。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
5、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匀速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作用为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预防下肢血栓,每3小时一次,每次一组,每组30个。
6、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伸直膝关节,用腘窝压床面并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略作休息后重复,每日4次,每次10~20分钟。
7、直腿抬高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后离开床面,10/15厘米,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略作休息后重复;或者抬起后保持到不能坚持,每天锻炼3组,每组10~20分钟。
第二周:
训练方案大体上同第一周,此阶段疼痛肿胀较第一周明显减轻,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肌力训练的强度,适当增加下地的时间。允许轻度的负重,需遵循以下原则:负重不屈曲(支具0度);屈曲不负重(指床上的活动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