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毕竟现在的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医学常识,所以长期受到西药的伤害之后便选择了中药。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辩证分析,皮下紫癜到底是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呢?答案是肯定的,皮下紫癜很容易导致人体便血、尿血,甚至昏迷,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辨证要点
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较鲜明者多属实;起病缓,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癜颜色较淡者多属虚。伴有发热、恶风、咽红等风热表证者为风热伤络;伴有烦闹口渴,便秘尿赤,甚则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者为血热妄行;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者为气不摄血;伴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者为阴虚火炎。
要注意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凡出血量较少者为轻症;出血严重伴大量便血、血尿、明显蛋白尿,或头痛、昏迷、抽搐等均为重症。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宜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分证论治
1.风热伤络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防风、牛蒡子、连翘、山栀、黄芩、升麻、玄参、桔梗、当归、赤芍、红花。
2.血热妄行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芩、生甘草。
3.气不摄血
证候: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
4.阴虚火炎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
辨证要点
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较鲜明者多属实;起病缓,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癜颜色较淡者多属虚。伴有发热、恶风、咽红等风热表证者为风热伤络;伴有烦闹口渴,便秘尿赤,甚则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者为血热妄行;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者为气不摄血;伴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者为阴虚火炎。
要注意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凡出血量较少者为轻症;出血严重伴大量便血、血尿、明显蛋白尿,或头痛、昏迷、抽搐等均为重症。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宜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分证论治
1.风热伤络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防风、牛蒡子、连翘、山栀、黄芩、升麻、玄参、桔梗、当归、赤芍、红花。
2.血热妄行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芩、生甘草。
3.气不摄血
证候: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
4.阴虚火炎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