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懒惰,很多人都懒于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也是越来越低,人们的身体状况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们都特别爱吃冷的东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肠胃虚寒的情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肠胃虚寒的症状吧。
一、胃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二、病因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脾胃虚寒也可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候身肌肉,与足阳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精微,灌溉诸经。若饮食不节,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四肢不举,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总括以上诸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一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
三、肠胃虚寒的症状
1.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2.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
一、胃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二、病因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脾胃虚寒也可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候身肌肉,与足阳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精微,灌溉诸经。若饮食不节,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四肢不举,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总括以上诸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一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
三、肠胃虚寒的症状
1.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2.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